全球供應鏈連接指數處歷史高位
11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召開首日,在主題活動貿促智庫交流活動暨“一報告兩指數”發布會上,首次發布了2024版《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球供應鏈促進指數(以下簡稱“促進指數”)、全球供應鏈連接指數(以下簡稱“連接指數”)。2018—2023年,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明顯上升,促進指數從0.27升至0.66,增長144%,表明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處于上升態勢,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環境總體向好。2014—2023年,連接指數呈波動上升趨勢,由0.271上升至0.732,增長170%,處于歷史高位。
發展環境總體向好
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連接程度是世界各國、全球工商界高度關注的問題,是全球供應鏈韌性與穩定的具體表現。此次“一報告兩指數”,是全球首次用具體數據回答全球供應鏈連接得好不好、斷鏈的風險大不大的問題,回應了工商界的重大關切,為各界理解和分析全球供應鏈提供新公共產品。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研究院院長趙萍在會上介紹,2024版《報告》由1個總報告和6個分報告(人形機器人、智能汽車、集成電路、風力發電、咖啡、棉花等)組成,運用全球供應鏈促進分析模型,全面梳理總結全球供應鏈發展的最新趨勢,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具體來看,全球物流、通信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朝著兼顧效率與安全的方向發展,展現出一定的韌性,保障全球供應鏈有效連接;同時,隨著全球供應鏈向著區域化、多元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涌現出了一些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的多雙邊經貿規則開始探索新領域的規則制定;主要經濟體通過立法保障關鍵產品供應鏈韌性,強調關鍵原材料的本土化供給,加強供應鏈風險監測與預警;此外,新技術涌現速度有所加快,技術進步助推全球供應鏈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國際金融機構、各國政策性銀行不斷推出新產品,優化、豐富金融供給,保障全球供應鏈穩定運轉。
據2024版《報告》,促進指數是全球首個量化評估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的綜合性指數,以全球供應鏈促進分析模型為基礎,設置基礎設施聯通、多雙邊規則、主要經濟體政策、技術升級創新和金融服務保障等5個一級指標。
研究發現,2018—2023年,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明顯上升,促進指數從0.27升至0.66,增長144%,表明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處于上升態勢,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環境總體向好。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基礎設施聯通的大幅上升,技術升級創新的貢獻作用次之,多雙邊規則的貢獻作用居第三位,三者對促進指數上升的貢獻率分別為66.67%、41.03%和17.95%。
連接指數呈波動上升趨勢
據介紹,連接指數是全球首個全面衡量全球供應鏈連接程度的綜合性指數,全面考量全球供應鏈上中下游的連接邏輯、貫穿供應鏈全鏈條的內部要素、影響供應鏈連接的外部因素。
研究發現,2014—2023年,連接指數呈波動上升趨勢,由0.271上升至0.732,增長170%,處于歷史高位。全球供應鏈連接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供應鏈內部要素連接度的大幅上升,供應鏈發展環境因素連接度的貢獻作用次之,供應鏈上中下游連接度的貢獻作用最小,三者對連接指數上升的貢獻率分別為56.09%、37.61%和6.30%。
2023年,連接指數為0.732,較2022年的歷史峰值0.733僅下降0.001,保持在近十年來的較高水平。從2023年連接指數的構成來看,供應鏈內部要素連接度和供應鏈發展環境因素連接度分別上升15.25%和6.23%,供應鏈上中下游連接度下降幅度較大,同比下降34.83%。由于供應鏈內部要素連接度、供應鏈發展環境因素連接度上升產生的拉動作用,抵消了供應鏈上中下游連接度下降帶來的拖累作用,導致連接指數雖略微下滑,但仍處于穩定狀態。
趙萍表示,“一報告兩指數”分別詮釋了全球供應鏈促進的最新趨勢、全球供應鏈連接的現狀及其背后的深層原因,研究結果能夠互相印證。促進指數和連接指數整體上升趨勢十分明顯,表明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環境總體較為穩健,促進因素一直處于主流地位,全球供應鏈本身具備傾向連接的內生動力。即使新冠疫情、自然災害、地緣政治沖突等外部沖擊,以及某些國家在某個歷史時期采取脫鉤斷鏈、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政策,其對全球供應鏈連接與發展環境的負面影響都是短暫且有限的,充分說明全球供應鏈連接是大勢所趨,經濟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北京商報記者盧揚程靚
·相關新聞·
鏈博會境外參展商占比升至32%
11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發布了《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北京倡議》(以下簡稱《倡議》)。據悉,與首屆鏈博會相比,本屆鏈博會國際化水平更高,境外參展商占比從首屆的26%上升到32%。
據悉,《倡議》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其中提出,促進數字互聯互通。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充分挖掘數字經濟、跨境電商等領域產業合作潛力,加快探索和積極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應用,打造高附加值產業鏈供應鏈。建立兼容并包的數字經濟生態圈,進一步賦能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升級等。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拓展綠色產業、清潔能源以及綠色礦產合作,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促進溫室氣體減排,推動健康科技創新,擴大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替代,開發低碳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提升產品能效,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等。
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加快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呼吁各國政府加強口岸和交通物流合作,發展多式聯運,推進物流數智化發展、綠色化轉型,推動構建智慧物流網絡。
發揮工商界獨特作用。全球工商界充分利用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等平臺,深化務實合作,為增進各國相互理解和信任貢獻力量。期待各國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和商協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高質量經貿合作平臺,助力各國企業在創新鏈價值鏈的不同環境不同層次開展合作等。
開幕式上,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介紹,本屆鏈博會具有三個鮮明的特點。首先,國際化水平更高。據悉,首屆鏈博會吸引了500多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今年共有620多家企業、機構和國際組織參展,比首屆增長20%。涉及69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其中包括78家世界500強企業,86家中國500強企業,境外參展商占比從首屆的26%上升到32%。
其次,互動合作更加深入。據了解,本屆鏈博會首次設置主賓國和主賓省,作為主賓國的匈牙利,將與擔任主賓省的中國湖北省同臺相遇,與有關各方將舉辦300多場研討交流和對接洽談活動,各個展區的中外領軍企業將分別牽頭發起產業聯盟的倡議。
此外,創新引領更加突出。聚焦新質生產力,本屆鏈博會新設置了先進制造鏈展區。先進制造鏈展區從研發設計、新材料運用、關鍵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裝備等四個方面,展現全球先進制造領域從前端設計到終端產品應用的全產業鏈,眾多國內外智能制造及先進裝備領域領軍企業將在此展區展示。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