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機器人產教融合,2024年四川省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開賽
11月16日,2024年四川省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開幕式暨機器人產教融合對接交流活動在成都龍潭東廣人工智能谷舉行。活動現場,來自全省33所高校、358支代表隊的1500余名優秀選手同場競技。通過搭平臺、給場地,進一步推動產研聯動、創新發展。
此次大賽是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省級選拔賽,賽期兩天,共計新能源車(太陽能電動車、溫差能電動車),“智能+”(智能物流搬運、生活垃圾智能分類、智能救援和水下管道智能巡檢),虛擬仿真(工程場景數字化、企業運營仿真、智能網聯汽車設計和飛行器設計仿真),校企協同育人(山地協同物流接力賽、無人駕駛項目)4個主題、9個賽項,涉及機械、電氣、計算機、軟件、控制、管理等多專業方向。
據了解,全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聚焦育人、工程、創新三大核心要素,是推動產教融合、培養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的重要平臺。
活動現場,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興儲世紀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都阿普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航電微能源有限公司等來自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業的12家重點企業與各高校師生團隊、優秀參賽選手進行人才對接和課題交流,在電氣工程、機械制造、機電一體化等專業領域形成豐富的產教合作機會。
如何進一步促進產教融合、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都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何陽向記者介紹了相關舉措,一是將企業訴求鏈接至高校轉為教學需求;二是面對企業和高校共建專業實驗室,幫助學校教育更貼近企業用人需求;三是成立“人工智能+機器人”方向的產業基金,幫助高校教師、學生團隊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融資目標。自今年3月8日運營以來,成都機器人創新中心已和川內33所高校達成合作,每年培訓大學生8000人左右。
此次活動的主辦地成都機器人產業園區,是成都市首個以機器人為主導產業方向的省級開發區。近年來,通過補齊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生態,已聚集埃斯頓、卡諾普等機器人產業鏈企業近百家。
下一步,園區將持續舉辦各類機器人賽事,打造“產、學、研、用”開放合作平臺,建設以機器人為重點的產業孵化器,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暢通成果轉化機制,以打造“中國西部機器人新高地”為目標,促進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紅星新聞記者 龔靖杰 實習記者 百雅婷 圖據活動主辦方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