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術悉數登場聚焦綠色化數智化
11月22日,2024中國(西安)國際低空經濟發展大會開幕,以“聚焦綠色低空、引領數智未來”為主題,通過“一展、一會、一演、一賽”,全面鏈接低空經濟上中下游產業鏈,為業內人士提供一站式商貿、技術及交流的綜合服務平臺,為構建低空技術與設備行業發展新局面、促進低空經濟產業共同發展增添新動能。
大會現場集中展示低空智能制造領域的無人機、eVTOL、飛行汽車、通用航空、輕型飛機、飛艇、低空通信導航、低空監管等新產品與前沿技術。同時,大會還邀請眾多行業專家、高校學者和國內頭部企業負責人,舉辦多場專題論壇和研討交流會,共同逐浪“低空藍海”。
陜西低空經濟“蓄勢騰飛”
作為強勢崛起的新興產業,低空經濟今年以來被頻繁提及,熱度居高不下,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落地。
低空經濟是指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天和防務董事長賀增林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表示,陜西長期以來承擔著各類大中型飛機的整機研發生產,以及國內大部分飛機型號的配套科研生產任務,低空經濟產業基礎堅實,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創新生態優越,應用場景豐富,發展勢頭強勁。在低空飛行器研發制造方面,陜西目前已有優勢無人機研發制造企業300余家,形成較為完整的低空制造產業鏈。
從空間分布來看,近年來西安已經形成了以西安高新區、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閻良航空基地等為核心的多個低空經濟產業聚集區。其中,西安閻良航空基地是集飛機研究設計、生產制造、強度檢測、試飛鑒定、航空教學五位一體的“航空城”,在園區范圍內形成了一條完善的特色航空產業鏈。
近期,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陜西省培育壯大千億級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陜西省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創新集群綜合實力力爭達到國內頂尖水平,年產值力爭突破2000億元。到2030年,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陜西省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創新集群將成為全球領先的產業集群,年產值力爭突破3500億元。
上市公司攜“硬科技”亮相
本次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大批領軍企業,通用航空直升機、碳纖維打造的輕型運動飛機、無人機、飛機模擬駕駛艙、eVTOL……在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大會的成果觀摩區,各種先進的低空飛行裝備引人注目,多家低空經濟企業帶著各自的最新產品、前沿技術悉數亮相。
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3號展館,天和防務攜旗下低空安防及數字健康相關“硬科技”產品亮相展會,其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便攜式無人機處置設備、天和云脈健康智能穿戴設備、強軍密友智能心理機器人等多件展品展出,盡顯其在低空經濟、數字健康領域的創新力。賀增林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在低空經濟領域已經潛心研究了近20年,低空經濟業務涉及低空城市和要地防空、低空安防、低空應急、航管裝備、低空運行數據服務。
在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局領導下,天和防務參與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中國民航協同空管技術綜合應用示范”的“通用航空綜合運行支持系統”子課題研制和產業化工作,是全國第一個通航服務站立項承建項目總體單位。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天和防務了解到,公司目前已擁有符合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的軟硬件產品,并立足航空應急救援需求,形成了北斗/ADS-B/4G機載終端、航空應急移動塔臺車、航空應急服務平臺組成的空地協同航空應急救援系統,有效提升了我國應急救援空地一體化能力。公司低空空管保障系統的核心產品包括:對空監視指揮的低空雷達、通航綜合運行支持系統、通航飛行服務站、通用機場移動塔臺車、通航公司運營平臺、無人機飛行協管系統等系列產品。
針對低空無人機應用熱潮所帶來的棘手問題,天和防務也給出了其“解題方案”。作為一家以軍民兩用關鍵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為核心支撐的新型高科技上市企業,天和防務在低空安防領域搶先布局,推出了多款無人系統裝備,致力于實現“看得見、管得住、管得順暢、管得高效、管得有效益”的低空運行管理要求。
注重交互體驗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現場感受到,大會布展設計注重互動性和體驗性。在大會現場,一個飛機模擬駕駛艙吸引了許多觀眾,模擬駕駛艙內裝有主儀表板、正副駕駛聯動駕駛桿等設備,不僅外觀與真實飛機非常相似,功能和操作方式也高度仿真,在工作人員指導下,觀眾可親身體驗駕駛飛機的感覺,坐在機艙內,連窗外的云都真實展現,仿佛真的遨游在云端,一圓觀眾的“飛翔夢”。
現場一位中學生在體驗后表示,自己從小就很喜歡飛機模型,但是親自“開飛機”還是第一次,雖然只有幾分鐘的體驗,但已經被科技魅力深深吸引。
近年來,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中國民用航空局預計,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5萬億元,市場前景廣闊。
開源證券表示,繼10月20日山東高速擬招標采購2000架大型eVTOL或混動氫動多旋翼飛行器、2萬架小型eVTOL或混動氫動多旋翼飛行器后,廣東茂名、江西南昌等地的低空基建項目陸續開始申請備案。低空經濟已經迎來從宏觀(國家層面產業規劃)到中觀(各地地方補貼)再到微觀(基建招標、應用場景打造)的縱向落地。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