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一發而動全身!英偉達對美股的影響力超乎想象
財聯社11月21日訊(編輯 周子意)當普通公司公布季度收益時,投資者會仔細研讀這些報告并分析股價的上下波動。然而,當這份收益來自英偉達時,或許整個金融系統就開始被其牽動了。
周三(11月20日)美股盤后,這家芯片制造商下跌一度超過5%,盡管該公司財報顯示營收和利潤同比增長了大約一倍,但唯一明顯的問題是,該公司對第四季度收入的預測為375億美元,僅略高于分析師平均預期,而未達到分析師的最高預期。而今年前兩個季度中,該公司的增長速度更快。
不過,市場的緊張情緒也是合理的,因為英偉達的市值波動越來越多地牽動著所有人的財富。
該公司市值3.6萬億美元,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在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中占據高達7%的權重。早在2000年,計算機網絡設備巨頭思科(Cisco)曾短暫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不過當時它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權重還不到4%。
截至周三,英偉達的股價報美股145.89美元,年初迄今已經上漲了超過200%,為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24%的漲幅貢獻良多。
這就導致,當英偉達表現良好或有利好消息時,整體市場情緒就會上升,反之亦然。
美國銀行分析師本周計算出,投資者預計,英偉達的業績將導致股指上下波動1%,這一比重甚至要高于他們對美國通脹數據對股指影響的估計。
可見,這種相互聯系是真實存在的。正如黃仁勛周三在業績會上打趣的那樣,“世界上幾乎每家公司似乎都參與了我們的供應鏈”。
后續走勢
英偉達目前仍擁有令人羨慕的規模和稀缺性優勢,供應限制使其芯片價格居高不下。該公司最新業績會上表示,下一代GPU——Blackwell芯片目前已全面投產,預計該產品將在未來幾個季度都供不應求,市場對其Blackwell芯片的需求將超過本季度“數十億美元”的預期。
與此同時,從沙特阿拉伯到丹麥,各國政府都在尋求建立自己的國家支持的人工智能項目,這些項目的建成都很依賴英偉達芯片,這意味著這種趨勢可以繼續下去。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的數據,英偉達預期市盈率高達34倍,這一數值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此外,雖然英偉達的客戶正在為人工智能的前景所驅動的芯片買單,但他們的客戶——以及他們客戶的客戶——是否也會為由此產生的服務買單,還有待觀察。
分析指出,英偉達目前有兩個優勢。首先,相較于思科2000年130倍的市盈率,英偉達的估值遠低于此;其次,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思科的盈利是其銷售額的20%,而英偉達目前則接近60%,預計他的公司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推動市場。
對于英偉達股票,市場咨詢公司Navellier & Associates的創始人Louis Navellier表示,無論英偉達的財報表現如何,他都不會出售英偉達的股票,“我從未見過哪只股票具有這么強的壟斷性,以及這么強大的影響力。”
美國投行Stifel的分析師在財報發布前將英偉達的目標價從165美元上調至180美元。分析師還表示,他們預計這家芯片制造商的總目標市場可能在2025年達到1000多億美元,長期機會可能接近1萬億美元,“我們預計,大多數中短期機會將來自高性能計算、超大規模和云數據中心以及企業和邊緣計算。對AI計算的需求繼續超過供應。”
在此次財報公布前,瑞穗分析師Jordan Klein也表示,投資者對于2025年預期樂觀,因為大量Blackwell芯片訂單以及被壓抑需求的釋放,英偉達業務在2026財年下半年有望加速。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