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筆記CEO唐毅:做好垂直AI應用場景才能“對抗”大廠
“面向AGI,我們現在走到一個從來沒有這么近,但仍然很遠的點。”對于AI的發展進程,印象筆記CEO唐毅如此總結道。
在所有參與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企業中,印象筆記是一家相對特殊的創業公司。它起源于美國科技公司Evernote,以“印象筆記”為品牌作為外企入華,在2018年完成獨立重組,成為具有獨立決策權的中國公司,隨后又開始反向出海。
雖然印象筆記不是一個以AGI(通用人工智能)為目標的公司,但AI 2.0的出現的確讓其擁有了在垂直場景彎道超車大廠的機會。
去年,該公司上線了包含智能寫作等功能在內的“印象AI”,其由印象大模型支撐,后者是一款基于開源大模型BLOOM開發的百億參數輕量級模型,根據自有“APP+PC端”公開數據建立起垂直領域數據庫,通過預訓練和精調來做針對解決特定行業問題的專用模型(Domain Expertise)。
目前,幾乎所有大模型廠商都盯上了“工作流+AI”場景,相繼推出了AI個人助理產品,包括文心一言、通義千問、豆包、Kimi等。印象筆記作為獨立的中小型創業公司,要對抗大廠的主要競爭點就在于專有數據積累。
對于自己掌握的數據量,貼近辦公室場景的內容生成、內容理解、知識總結、知識庫提醒、個人知識助理等,唐毅認為是足夠的。同時,他表示印象筆記具備一個差異化優勢,即端側和云端都有用戶數據,這意味著平臺可以提供更好的弱網場景乃至離線場景下的推理服務,并且能夠解決數據隱私問題。
“我們能做好的地方是對場景更深的理解,對數據更多的積累。”唐毅說,這一定程度上能夠帶來更好的用戶留存,而這也是AI應用在投放獲客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當前許多AI應用都存在用戶增長較緩的情況,他認為這與使用場景相對比較泛存在一定關系。
一個專有數據決定場景理解差異的例子可以說明上述問題。目前大量AI應用以自然語言交互為主,但工作流中并不是每個環節都適用于此,有的場景可能更適合菜單選擇等交互方式,這是用戶體驗需要持續改進的地方。這種經驗來自于足夠多、足夠高頻的用戶數據。
在印象AI上線兩三個月后,公司就做出收費的決定,這在同類產品的商業化進程中并不常見。
“除非你的終極目標是解決AGI問題,否則最好早早認識到自己如何能夠健康地發展。”唐毅指出,當前美國AI投資方向已經變成了不僅僅看活躍用戶數,還要看付費用戶數,“只有用戶拿錢包投票才算數”。
這家公司同時做了硬件產品線,包括智能筆、電子馬克筆、掃譯筆、智能錄音筆等等,這些都是與知識工作者使用場景嚴密相關的品類,不那么擔憂有大廠闖入。
但唐毅表示,不排除未來向一個更大場景布局的可能性。團隊目前正在思考,例如Rayban Meta這類眼鏡產品,未來是否可以成為因自身普及而帶動應用場景的智能硬件。這是一個擠滿創業公司,并且已經有大廠虎視眈眈的賽道。
就AI應用層公司的出海趨勢來說,唐毅并沒有感受到過于激烈的競爭。一方面在于印象筆記的企業基因,對海外市場的打法相對了解。另一方面,唐毅認為在部分垂直領域中,海外市場并沒有太多非理性投放,能夠僅憑產品本身培養用戶習慣和建立口碑。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軟件和硬件兩種商業模式下都誕生了商業巨頭,但這件事在AI 2.0時代還相對模糊——哪個領域有可能率先取得成功?
在唐毅看來,“軟硬交替”或是非常重要的規律,例如曾經在互聯網泡沫時期高速建設的海底光纜,最后促成了YouTube等一眾視頻公司的爆發,而喬布斯在發布iPhone的時期,也無人預測過這里能夠誕生抖音和美團。并且,每個賽道的勝利者并不一定是第一批嘗試的人。
“有時候你要等整個生態的成熟,要跟著跑,持續調優,這一點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唐毅說。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