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布“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將成法律從業者的AI智能助手
11月15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研發成果。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大模型底層能力進行更有針對性、場景性的開發應用后,一批數字化、智能化的“辦案助理”“普法助手”“領域找法查案專家”“個人法律知識管家”等將上線應用,成為法律從業者的AI智能助手。
會上,人民法院出版社總編輯余茂玉介紹說,未來法治建設將更加緊密地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結合,行業也將迎來智能化變革。同時,也帶來一定的安全和風險挑戰。人民法院出版社按照最高法部署,通過研發建設自主可控的法律基座大模型,一方面推動現代科技與司法審判工作深度融合,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法律行業的路徑,推進科技賦能公正司法,提升應用實效;另一方面促進規范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保障技術和數據內容安全可控,守住安全底線。
余茂玉介紹,研發建設“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是在數字時代提高司法效能,充分挖掘、發揮司法大數據資源價值,助力審判工作現代化,更好滿足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的重要舉措。
余茂玉介紹了“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研發進展情況。據悉,自2023年起,人民法院出版社開始廣泛調研,走訪19家科研企業和單位,組織多輪專家論證和研討。在清華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千億參數通用大模型基座上,投入最高人民法院“法信”等多個法律大數據平臺經過高質量專業標注的3.2億篇共計3.67萬億字的法律文獻、裁判、案例、觀點等數據語料,融入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搭建的包含18萬法律知識體系編碼的“法信大綱”,在各級法院、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經過為期數月的預訓練、優化訓練、監督微調和多輪測評,最終形成研發成果“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
會上介紹了“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兩個方面應用成果。一是以“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作為底層支撐的深圳法院人工智能輔助審判系統1.0版上線全面運行后,有力提升了審判工作質效。二是以“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對最高人民法院“法答網”“人民法院案例庫”數據預訓練而研發的“庫網融合”智能檢索系統將于近期試點應用,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促進法律適用的統一。
據悉,下一步,經過對“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底層能力進行更有針對性、場景性的開發應用后,一批數字化、智能化的“辦案助理”“普法助手”“領域找法查案專家”“個人法律知識管家”等將上線應用,成為法律從業者的AI智能助手。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實習生 尤麗琴 北京報道
編輯 郭宇 責編 鄧旆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