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要把大模型從“原子彈”變為“茶葉蛋”
11月20日,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開幕,阿里巴巴CEO吳泳銘、360創始人周鴻祎、小米董事長雷軍、螞蟻董事長井賢棟等互聯網“大佬”齊聚烏鎮。從1994年中國實現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中國互聯網已走過30年歷程,下一個30年的方向又在何處?
AI創造價值遠超互聯網
“過去30年,互聯網的主要價值是鏈接各行各業。未來30年,AI將全面提升整個世界的生產力水平,創造遠超互聯網鏈接所創造的價值。”在阿里巴巴CEO吳泳銘看來,上一個階段,企業“上云”為產業互聯網按下快進鍵,中國80%的科技企業、65%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60%的A股上市公司跑在阿里云上。未來30年,隨著AI從數字世界走進物理世界,未來大部分事物都會具備AI能力,實現“數”“實”天然融合。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對此也表示樂觀,人工智能帶來的新變革,不僅會從根本上改變所有的行業,重塑產業形態和經濟圖景,還會幫助人類擁有“超級能力”,解決過去無法解決的復雜問題。更關鍵的是,人工智能會推動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成為人類的助手。
“人工智能讓服務業迎來大規模個性化的時代。”井賢棟解釋說,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對自然語言的掌握,能夠更好地理解人的意圖,并生成個性化的供給,以智能化的方式交付給用戶,從而實現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個性化體驗。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對產業鏈的積極影響,小米董事長雷軍對此頗有感觸:“我作為產業代表,有幸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的全部階段,深感中國是互聯網技術持續變革創新的沃土。”比如,小米在研發汽車大壓鑄的材料時,人工智能從1000多萬種配方中篩選出最佳的兩種配方,然后再做驗證實驗,極大地提高了研發效率。
不要試圖打造全知全能的通用大模型
互聯網的未來是人工智能嗎?雖然業界對人工智能充滿了期待,但挑戰同樣顯而易見。比如,足夠便宜的算力和能源。
有研究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吳泳銘透露,過去一年,基于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算力成本持續降低。“通義千問”API(編程接口)調用價格一年下降97%,百萬token(詞元)調用花費最低已經降到了5角錢。“就像足夠便宜的電力帶來電氣化時代的大爆發,足夠便宜的算力終將把我們帶進智能化時代。”吳泳銘說道。
360創始人周鴻祎認為,不要試圖打造一個全知全能的通用大模型,目前人類訓練數據幾乎枯竭了,scaling law(規模定律)遭遇巨大瓶頸,同時要想依靠一個大模型適用所有企業和應用場景也不現實。
在他看來,大模型未來將有兩條涇渭分明的發展之路:要么是通用大模型參數越大越好,走“原子彈路線”,探索人類的星辰大海;要么走專業大模型之路,避免陷入算力和數據上的競爭,把大模型拉下神壇,從“原子彈”變為“茶葉蛋”。
“目前中國大模型產業在算力芯片和數據上仍面臨一定限制,因此要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周鴻祎認為,后者更適合中國大模型產業發展。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