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模大戰”到智能體崛起!AI已從科研實驗室滲透到實際生產
作者:郭美婷
距離ChatGPT“橫空出世”已近兩年,生成式AI飛速發展。從“百模大戰”到多模態、垂直行業模型涌現,AI駛入應用爆發的前夜。AI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改變?面臨哪些現實的問題和挑戰?未來又會朝著怎樣方向發展?
11月17日,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人工智能分論壇暨第五屆中國(廣東)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會上,來自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行業領袖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探人工智能的新技術、新趨勢。
AI改變了什么?
今年,AI被視作諾貝爾獎的最大贏家。
諾獎科學類的3個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后兩項均頒發給AI(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
AI在科研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不過,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眼里,今年并不是諾貝爾獎的AI元年。早在1978年,人工智能符號主義學派的奠基人——赫伯特·西蒙憑借“有限理性說”和“決策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和以往不同的是,高文認為,今年諾獎的特點非常鮮明——今年的成果是由科學大賽評判出來的,而不是靠論文評判出來的。以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例,霍普菲爾德提出了基于統計物理學方法的深度神經網絡物理模型,辛頓則在其基礎上進行拓展,顯著提高了整個深度神經網絡的學習訓練速度。
在科研實驗室之外,AI已經滲透到實際生產當中。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歐洲科學院院士Henry Homayoun Radamson提到了AI技術如何推動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們用半導體科技創造AI,而AI又幫助我們在半導體領域創造更多科技突破。”Radamson說,AI在半導體產業的應用已深入至半導體全產業鏈環節,包括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
Radamson展示了多個AI與半導體結合的創新應用案例。如在短波紅外技術應用于自動駕駛領域,AI可在低能見度、黑暗等復雜環境下識別物體和行人,提高駕駛安全性。在醫療領域,AI可通過紅外技術識別癌癥、檢測手指葡萄糖情況、觀察血管血流,在腫瘤切除和中風診斷等場景中也發揮積極作用。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新明工程學講席教授Khaled Ben Letaief則關注到了6G與AI的關系。
Letaief認為,生成式AI與6G相互關聯,AI賦能6G的網絡系統,而AI的發展也需要6G的支撐。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數據,到2030年移動網絡流量將達到數萬億GB每年,這遠超5G的承載能力。6G不僅是必要的,更將成為一場革命。”Letaief預測,未來AI會無處不在,6G也將無處不在。如同特斯拉曾預言,整個地球將轉變為一個巨大的“大腦”,6G將是實現這一愿景的答案,它將擁抱AI革命,帶來質的飛躍,最終實現全球互聯的智能體系。
AI的愿景讓人期待,但仍面臨著算力、人才等難題。
算力方面,高文介紹了鵬城實驗室的超算設施建設情況。據了解,鵬城云腦二號采用華為全自主芯片,其存儲性能在世界超算500強的相關賽道上連續八次獲得第一。
高文表示,“正在建設的第三代設備將具備相當于2萬塊H100的算力,預計明年完成。這將為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持。”
人才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認為,就人工智能這種多學科交叉學科而言,單獨成立學院雖可能短期內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但對于領軍人才的培養模式,仍需實踐檢驗。此外,AI對教育的長遠影響在于從工業化、批發式教育向智能化、個性化教育升級,這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方向。
“智能體”技術引發熱議
在論壇現場,各代表性大模型企業也最新的AI技術帶了過來。對于AI的未來形態,不同企業有各自的理解,不過近期熱議的“智能體”技術在現場被多次提及。
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甜提到,智能體技術是一個復合AI系統,大模型要在產業應用中的落地開花,需要結合復合AI系統,才能在產業實際場景中完成高復雜性的任務。
吳甜表示,早在去年10月,百度就發布了智能體機制,并類比人類思考系統研制了系統2。其核心是思考模型,包括理解、規劃、反思和進化,能夠做到可靠執行,自我進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將思考過程白盒化,從而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和行動,自主完成復雜任務,同時在環境中持續學習、自主進化。為了完成復雜任務,多智能體之間還會以中心化、去中心化和流水線等不同的組織模式進行協作,有效增強智能系統的整體效能。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胡國平則介紹了科大訊飛在語音、教育、醫療、汽車以及科研等領域的AI技術進展。他提到,科大訊飛自星火3.5版本起,便完全采用國產計算資源進行訓練。
胡國平表示,自去年5月起,科大訊飛與華為在昇騰910B平臺上展開了合作。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昇騰910B的性能從最初的約30%提升到了90%。同時,科大訊飛與華為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結合科大訊飛在算法國產化方面的優勢,科大訊飛正在對包括O1等模型在內的最新模型進行適配,建設萬卡規模的系統,并計劃在今年實現萬P規模的算力。
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紹蘭提出了大模型發展的五個階段:從語言理解到大語言模型,再到多模態(理解照片、視頻),以及當前初現的使用工具能力(agent能力),后續還有大模型自學習能力,最終實現大模型融入或自成組織,達成超智能。
“AGI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紹蘭表示,大模型在語言理解方面接近人類水平的90%,今年有多次突破的多模態能約為人類水平的60%,聽覺方面僅為42%。另外,今年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上也有發展,但仿生、運動等方面的水平與聽覺相差不大。整體而言,大模型在邏輯推理、情感創新、工具使用等方面,和人類相距還很遠。
(文章來源:時代周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