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人工價格向上,機器人價格向下 | 海斌訪談

人工價格向上,機器人價格向下 | 海斌訪談

新火種    2023-10-04

2016年,云跡科技賣出第一臺酒店送物機器人。

“客戶是無錫的一家酒店,當時的售價是13.6萬元。”云跡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全印近期接受第一財經采訪,他還記得當時價格比較貴,“今天價格也就3萬塊錢以內了”。

八年時間,服務機器人的價格斬到了腳踝。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倉儲物流機器人領域。規模化上量,激烈行業競爭,令機器人價格一路下行。人工成本向上,機器人價格向下,機器代人成為投資回報率更高的選擇。

大降價

上海豫園萬麗酒店的總經理閆智慧,見證了服務機器人價格的下滑。

豫園萬麗酒店坐落于上海市中心,臨近知名的豫園,距離外灘也只有數分鐘路程。這家酒店六年前引入了第一臺機器人。

閆智慧作為酒店管理者,當時也不是一次性支付十幾萬來購買一臺機器人。作為試點酒店,她們以每月支付4000多元運營成本的方式,租用了云跡科技的機器人。

“那個時候我們算了一筆賬,請一個人也要三四千塊,還有五險一金。”閆智慧說,“它(機器人)一個頂三個人的班,像個勞模一樣。”機器人就是一個24小時不休的服務員,入住的客人如果臨時需要瓶裝水、或者針線包、牙刷等小件,這些零碎的工作,機器人已經可以代替人工送到客房了。

酒店是服務機器人的重要使用場景,部分中高端酒店將其作為運營服務的標配。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人工越來越貴,而機器人越來越便宜。如今七八年過去了,一臺性能更好的、酒店使用的機器人價格已經下降到了三萬元。

機器人門類眾多,降價的不只是酒店的送餐機器人。在倉儲物流園區里,搬進搬出庫存商品的機器人同樣經歷了大降價。

“價格基本上相比4年到5年前腰斬,就是5折。”李寧物流業務總監華鋒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華鋒在2014年出差美國的時候,參觀了亞馬遜倉儲物流體系,見到了搬運機器人在倉儲場景初步嶄露頭角。

李寧集團位于上海嘉定區的智慧物流園近期啟動運營,這里裝備了當下主流的自動化柔性設備。恒巖科技作為自動化集成商,將機器視覺技術、機械臂揀選、四向車機器人存儲、潛伏式AMR拆零揀選等設備做整體集成。據記者現場觀察,這是一個發那科的機械臂、極智嘉的AMR等多類機器人的協作體系。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國內開始AGV應用的潮流是在2017年左右,當時的一臺設備12萬-15萬元。目前,按照固定路線行走的AGV,已經升級到了自主規劃路線的AMR,而價格已經下降到了5萬-7萬,采購規模大的話可以更低。

大規模的應用,是機器人成本能夠下降的前提。中國消費市場的特殊性在于,電商的滲透率比歐洲等地高的多。消費者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購物,對配送的要求更苛刻。

“我們的消費者,在電商下一單,都希望上午下單下午送到,尤其在北上廣深。”華鋒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需要訂單信息及時傳遞給倉儲系統,自動化的貨品選撿和配送體系迅速跟進。“所以中國的物流行業(自動化)是被市場需求所推動的,我們不得不去做,不做就落后了。”

疫情時期的供應鏈困境,國內外企業都深受影響。一個靈活而具有韌性的供應鏈,離不了自動化設備。

“傳統的供應鏈是‘降本增效’,但是現在對供應鏈的要求不僅僅是‘降本增效’,還要求更加有韌性,可以應對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耐克大中華區運營及物流副總裁常遠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耐克今年3月份在江蘇省太倉啟用了其全自動無人立體倉庫。“我們看到在中國人力成本正在慢慢提高,但是人力成本的提高,可以用技術手段來彌補。”

人,還是機器人

人力成本向上,機器人成本向下,企業以機器代替人工的意愿更大了。

相較二三線城市,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的勞動力成本更高,企業也更有動力實現機器人對人力的替換。

“我們有一個判斷,未來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稀缺。”華鋒對記者說。

上海市嘉定區的李寧智慧物流中心,覆蓋了長三角地區的銷售物流需求。這里每天的平均吞吐量在10萬多件,最大的出貨量可以達到每天60萬件。在這里,物流團隊約有100人,而李寧位于華北區的倉庫作業人數300余人。

以前同樣一層倉庫的入庫量,李寧需要40-50人來維持運營,現在則只需要15個人。華鋒說“入庫效率提高了三四倍”。

對于李寧的倉儲系統,“從物流管理來說,機器人是特別有性價比的一個產品”,華鋒表示,機器人不需要假期,可以24小時的運營,同時也能降低管理成本。

類似上海嘉定的智慧物流中心,李寧在全國規劃了五個,其中三個在重要消費區域,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和大灣區。華北智慧物流中心擬在2024年第一季度啟用,華南智慧物流中心則準備在2024年下半年啟用。此外,李寧的荊門物流中心會從原來的人工操作轉換為智慧物流中心,南寧項目也會上9萬平方左右的智慧物流中心。

跨國運動服飾巨頭耐克,在大中華區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耐克的中國倉儲物流樞紐在江蘇省太倉,為其業績成長提供了支撐。這座亞洲單體存儲量最大的全自動無人立體倉庫,距離李寧的智慧物流中心只有一小時的車程。耐克大中華區總經理董煒此前表示,數字化是耐克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

耐克的無人立體倉占地約12000平方米,高44米。第一財經記者此前曾參訪這座無人立體倉庫,它存儲貨倉位100萬個,可容納700萬-1200萬件貨品。在機器人、自動化存取設備的支持下,最高每小時可處理2萬件消費者訂單。這極大地響應了消費者對電商訂單處理速度的要求。

在與人的競爭中,機器人并非無往不利。

它們曾被企業推向一些特定的使用場景,但最終無功而返。比如,在中式餐廳這類應用場景里,普通員工還具有不可比擬的靈活性。

餐飲業內的公司起來得快,死得也快。這個行業門檻不高,因而競爭慘烈。根據《2019中國餐飲經營參數藍皮書》,倒閉餐廳的平均存續時間約450天。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期的投資就不容易落地,比如買一臺使用十年的服務機器人。如果餐廳的經營者為了追求坪效而將桌椅排布緊密,餐廳內或者走廊里余裕不大,那就沒有了機器人來回穿行的空間。

“中餐廳做個水煮魚,機器人碰到客戶,湯水很容易就灑了。所以這種中餐廳很少用機器人的。”一家機器人企業的高管王浩對記者說。“機器人傳菜需求,我認為不是萎縮,而是這個市場根本就不存在。傳菜機器人的空間在餐飲市場特別有限,只有火鍋這類才可以,因為它傳送的是原材料。”

在中國的送餐市場里面,王浩認為,普通員工面對機器人時,還有不可替代價值。“我的個人觀點就是它的規模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前兩年我們看到的繁榮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繁榮。”

“我們對是否適合機器人使用場景,有兩個重要的考核點,第一是使用場景時長足夠多,第二是服務時長足夠多,比如酒店、醫院需提供24小時服務的地方,是非常適合機器人服務的場景。”李全印表示。

“我們賺不到什么錢”

2022年,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出現了萎縮。

IDC發布的《商用服務機器人中國市場份額,2022》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總體規模1.69億美元,同比略降2.5%。當年,疫情對餐飲、酒店等很多行業造成沖擊,市場需求受到顯著影響。

單以餐飲服務機器人市場來看,2022年市場規模0.6億美元,同比下降22%。擎朗智能和普渡科技依然位居市場前兩位,合計占據83.6%的市場份額,其中擎朗智能市場份額突破60%;疫情刺激了清潔機器人市場發展,去年這一垂直賽道的市場規模約0.5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93%,高仙機器人在這小市場里占據優勢地位。

市場空間不是服務機器人企業的唯一束縛。

“我認為未來做機器人的人會越來越多。比如酒店賽道在我們的中國市場大概率就是這樣,如果這個東西賺錢就會有一堆人做的。”李全印表示,企業能做的努力是設計和生產出成本更低的、差異化的機器人。

其實,機器人的核心成本近年來也大幅下降了。

酒店的服務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關鍵的部件是視覺攝像頭或者激光雷達。激光雷達通過向周圍發射和收回激光,實現對周邊環境的成像。自動駕駛汽車是激光雷達最熱的應用場景之一,且對激光雷達的性能要求更高。倉儲物流、餐飲服務機器人對于激光雷達的性能要求更低些。

在云跡科技剛開始做餐飲服務機器人的時候,采購德國企業Sick AG單顆激光雷達,價格就能達到一萬元。現在中國市場上的激光雷達供應商眾多,而且國產的激光雷達已經完全能夠滿足餐飲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以至于“現在就非常便宜,1/10(的價格)。”李全印說。

機器人的成本還包括了鋼材、塑料等重要材料。這兩類材料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國內都能大規模生產。但恰恰是這類成熟材料,其價格比技術頻繁迭代的零部件價格更加穩定。“機器人里邊的鋼材,里面的塑料,這些年沒有太大下降,但是像里面的芯片,里面的傳感器,這是大幅度下降的。”

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下降,并不意味著機器人企業容易盈利。云跡機器人等企業也在探索新產品,以及新的服務模式。

“說實話我們賺不到什么錢,因為要投入研發、投入市場、投入很多的東西。”王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實現盈利之前,機器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外部融資。據記者從投資人處了解,高仙機器人正在籌備新一輪的融資。資本的投入,能給行業的研發,甚至是價格戰提供更多燃料。

(應受訪者要求,王浩系化名)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