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智慧”如何在“神經末梢”繡花?
炎炎夏日,想出門乘坐公交車,不用汗流浹背在站點干等,提前在手機上查詢下一趟車何時到達,算準時間下樓即可;大熱天去政府窗口辦事,不必頂著驕陽來回跑,用手機輕輕一點就能上傳各類文件……以上都是如今人們熟悉的生活場景。當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熟面孔”,基層治理體系迎來越來越深層的創新變革。人民城市新實踐,楊浦如何用“智慧”在“神經末梢”繡花?
信息同步、多表合一……基層工作人員和大量重復勞動“說再見”
“以前信息摸排、消息通知占據大量時間,數字化智能助手借助集成語音機器人、智能臺賬、一鍵登錄等功能,把我們從大量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了?!?022年,楊浦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上線基層數字化助手系統,在殷行街道展開試點運行,居委會工作人員試用后大呼“方便”。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工作千頭萬緒、事務紛繁復雜,日常需要使用的系統達10余個,此套數字化助手系統以人房數據底庫為基礎,運用數據和業務協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技術,打通系統之間的壁壘,整合多個應用,實現信息同步、多表合一、無紙化辦公……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破除數據壁壘,化解跨部門協同程度不高、業務前瞻性和長期適應能力較低等問題,為居民提供更加有效、精準、及時的公共服務,打造更為優質的營商環境……在智慧城市創新實踐中,楊浦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在數字經濟時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正被廣泛運用于政務行業。楊浦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著眼“高效處置一件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跨部門、跨場景的高效協同的智能指揮體系和數字值班值守運行體系。
區城運中心運行管理部負責人介紹,大模型是“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結合的產物,是一種能夠利用大數據和神經網絡來模擬人類思維和創造力的人工智能算法,即模型在大規模數據集上,利用海量數據和深度學習技術來理解、生成和預測新內容。在政務行業,它可以在一網統管、營商環境、一網通辦、基層治理等環節中發揮強大作用。
去年,“曉靈楊”在“楊浦區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推進會上亮相,讓不少人眼前一亮。“曉靈楊”,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社會多元共治移動協同平臺的名字。“曉靈楊”核心面向工作站、街道社工、物業、城管等共治力量,能在最小管理單元內對各類問題做到源頭發現、迅速處置,形成后續流轉及反饋閉環,為基層減負。“主要表現在智能工單、數據助手、智能文檔、專屬問答機器人等功能上?!眳^城運中心運行管理部負責人說。
治理“頑疾”,不僅是“人治”,也是“智治”
寧武路杭州路區域因街邊小店密集、道路狹長,“違?!眮y象屢禁不止,導致附近街面交通及衛生狀況堪憂。近日,區城管執法局會同區公安分局交警支隊、定海路街道、大橋街道等單位對這一區域開展集中整治。附近居民為整治行動叫好的同時也在擔憂,這樣的亂象極易反彈,如何鞏固階段性整治成果,真正還路于民?區城管執法局指揮中心的大屏上,重點路段的情況一目了然。區城管執法局指揮中心負責人張雯晨介紹,城管布控球在全區的70個點位進行重點區域的常態化監管,5G執法巡邏車同時進行常態化巡邏。“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現象,系統會自動傳輸到指揮中心,城管隊員就會立即行動前往督促整改?!?/p>
由此可見,“一屏觀天下”,可加強源頭治理、動態發現、及時處置,形成長效管理措施,助力解決城市的“固癥頑疾”。
楊浦已經發布“一網統管數據安全治理成熟度模型”。該模型是楊浦在數據安全治理方面的創新成果,為基層治理中的數據安全保障提供更加科學、規范、有效的指導。
區一網統管建設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層治理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拔覀円獔猿制綉鸾Y合,發揮智治平臺作用,共同推動數字化在基層治理中的廣泛應用和發展?!?/p>
“平時”,在數字值班系統,突發事件報送、重大活動報送、日常值班報送等6大類、40小類的信息一目了然,實時更新;“戰時”,指揮保障系統讓城運中心成為態勢感知的“大腦”,融合通信系統則負責消除通信孤島障礙。這是楊浦的平戰結合指揮保障系統和融合通信系統。
據介紹,區城運中心以筑強網格治理單元為切入點,推動“多網合一”力量整合,積極探索“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運行模式,為基層治理減負增能。目前,區街一體化業務協同系統是全區統一的事件匯聚、工單流轉、業務協同的數字化基層治理平臺,是實現區街兩級信息共享和數字分析,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的強力抓手。
日前,楊浦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和同濟大學聯合申報的《從百年紗廠到數字大廠-AI賦能打造韌性安全城市》,榮獲2024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城市賽道年度數字城市金牌方案。
“智慧城市”不斷延伸觸角,與居民生活深度融合
近年來,以“一網統管”為引領,上海一直在進行超大規模的智慧城市創新實踐。大數據的應用不斷延伸觸角,與醫療、養老、出行、旅游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
去年,市民王建強報名參加了楊浦區委網信辦主辦的“楊浦公民數字體驗行”活動。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拍照留念,王建強在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體驗館流連忘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公交車等候顯示屏,講解員講解的時候,我馬上說,這個我知道,真的很便利!等車時,只要看到這個顯示屏上的時間,我就覺得心定了??磥砦以谌粘I钪幸彩侵腔鄢鞘械氖芤嬲摺!蓖踅◤娬f,這一趟來得很值得。
“小網格”里有“大智慧”,高科技加持之下的智慧城市創新實踐,既在“做減法”,也在“做加法”。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也是探索城市發展“新場景”的過程。
2024年,楊浦迭代升級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積極試點數字孿生技術運用,統籌推進場景和平臺建設,不斷提升“一網統管”治理水平,更好實現精密監測、精確預警、精準處置。
(來源:上海楊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