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無人駕駛技術投入積極擁抱智能網聯汽車
打開手機,輕觸屏幕,短短幾分鐘后,一輛無人駕駛車輛便悄無聲息地停在了眼前。輸入密碼解鎖車門,上車后點擊屏幕確認行程,方向盤隨即自行轉動,車輛平穩而自信地匯入車流之中……昔日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卻已成為了觸手可及的現實。
方向盤輪轉間,是感知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及地圖定位等多個前沿科技在毫秒間的交互,實現了汽車與互聯網、物聯網的深度融合。作為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創新成果在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的應用,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對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性能提升、成本下降,市場接受度不斷提高,產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蘿卜快跑等無人駕駛企業以及眾多傳統車企都加快了布局,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深圳、重慶等多個城市開展無人駕駛的示范測試和落地應用。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有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開放測試道路3.2萬多公里,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了云控基礎平臺建設。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先進曾提到,“應該鼓勵更多科技企業加大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投入,這不僅涉及技術層面的研發測試,也要擴大運營范圍、增加測試環境的豐富性,以提升無人駕駛車輛對各種復雜場景的適應性。”
多場景測試讓無人駕駛汽車完善了技術能力,也優化了乘坐體驗。乘客們在有關無人駕駛汽車乘坐體驗的一項調查中,給出的評價是:“被無人駕駛技術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所折服。”“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無論是起步、加速、減速還是變道,都顯得異常平穩和流暢。”“車內的環境很干凈,沒有異味,還能自己選擇音樂,體驗感很好。”
在打造舒適和安全乘坐體驗的同時,文明出行也是無人駕駛汽車關注的重中之重。在武漢,蘿卜快跑全無人駕駛的車輛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融匯成城市文明的一部分,為武漢智慧交通文明交通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這也是城市交通高水平多樣化發展的一個印記。
無人駕駛規模化發展以來,為市場帶來了新變化,也催生了更多新興職業。7月3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公示,正式發布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員在內的19個新職業。
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進一步探索和應用的落地,在相關產業鏈的傳感器制造、算法研發、移動平臺運營等環節上,均將出現對應的產業升級,形成高質量的數字產業集群,從而催生更多產業和就業崗位。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呂本富認為,當前正值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窗口期,機會稍縱即逝,我國無人駕駛等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政策積極支持產業發展,企業只有毫不遲疑地積極擁抱智能網聯汽車,才不至于在未來最核心的前沿技術領域落后。擁抱智能網聯汽車,就是擁抱新質生產力。汽車在未來的名字就是“智車”。
“我們要勇敢的站在潮頭上,構建更包容的環境,給企業更多創新空間,讓無人駕駛在應用中去發展,促進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的新型交通模式的形成。”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王笑京說。
(責編:董童、李源)關注公眾號:財經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