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模型應用優勢穩固中美AI創投生態各異|直擊BEYONDExpo
《科創板日報》5月25日訊(記者 朱凌)以“擁抱未知”為主題的第四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于22日至25日在澳門舉行。《科創板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AI可謂是全場的焦點之一,來自AI行業的領導者、創新者、投資者和專業人士齊聚一堂。
▍中美通用大模型差距如何
本次博覽會設立了約10萬平方米的展區,《科創板日報》記者觀察到,前來參展的AI企業覆蓋了大模型、文生成圖、文生成視頻、AI教育、AI賦能制造業等細分領域。
展覽期間,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一行巡視了消費科技展區,并點贊了科大訊飛展位上的訊飛星火大模型和智慧黑板。據悉,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創新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已在澳門十余所學校深度應用,覆蓋數千名師生。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會上表示,當前市場上最先進的大模型仍是GPT-4,中國在大模型底座能力上與美國的差距僅為半年到一年半之間的動態追趕。但是中國企業在垂直領域的應用,如教育和醫療,已展示出不亞于GPT-4的表現,如在大阪2025年世博會英語教學項目中,中國企業的技術方案PK中直接勝出。
大模型發展本質上是數據、算力、算法三方面的大比拼,隨著AI技術的進步,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規模已從數百萬參數擴展到數十億參數,導致對算力的需求急劇上升。
提及中美算力差距及人才流動預測,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認為,現在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差距在于算力,差距約為10倍,但是算力是商品,通過國產芯片的發展和資金投入,中美之間的算力差距就有機會逐漸縮小。
徐冰表示,目前AI行業最好的人才大多集中在美國,這與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算力資源密不可分。他堅信,隨著中國算力水平的提升和AI應用場景的拓展,中國將逐漸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向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此外,中國憑借豐富的數據儲備和精細的數據加工技術,為大模型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科技此次展出的AI高山滑雪模擬機很是吸引眼球。據商湯科技工作人員介紹,AI高山滑雪模擬機通過視頻捕捉和AI分析,實現滑雪智慧化、教學個性化、運動娛樂化的創新體驗,帶領滑雪愛好者從城市走向雪山。
▍AI創投熱潮背后的差異與挑戰
AI大模型在全球的興起為創業者和投資人開辟了廣闊的機遇空間,但這股熱潮的B面充斥著差異和挑戰。
首先是差異,從創業環境來看,劉慶峰認為美國在大模型應用的創業活動更為活躍,得益于資本的開放性和對小企業創新的尊重,“中國則面臨大公司對市場的‘血洗’效應,不利于創新生態的健康發育,需要倡導更良性的生態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AI大模型目前正經歷價格戰和快速洗牌,這對用戶雖是利好消息,但給大模型創業公司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迫使他們尋找新的盈利方式。
就企業的全球化路徑來說,經緯中國合伙人Harry Man指出中國的初創公司通常專注于本地市場,直到發展壯大到一定規模再考慮全球化。而美國初創公司通常從一開始就有全球化的視角,他們希望在國際市場里抓住更大的市場份額。
提及中美AI技術投資策略,Click Ventures創始人Carman Chan認為,中國市場以制造和硬件為主導,特別是在機器人技術方面,中國制造的智能手機和硬件產品在全球市場廣受歡迎。中國小商店積極采用AI技術,推動在線營銷和服務發展,企業家更傾向于開發幫助用戶消磨時間的應用。而美國市場注重效率和軟件服務,企業服務市場發達,并購活躍,投資者關注企業服務和AI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高質量數據在醫療、金融和物流等領域的應用。
其次,針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挑戰,Carman Chan表示,“初創公司在選擇融資和擴展市場時需要更加謹慎和靈活,可能需要考慮在不同國家設立分布式團隊和多地業務。”
▍AI發展的社會影響與倫理考量不容忽視
劉慶峰強調了AI發展需要的一個基本原則:“AI是用來建設美好世界,而不只是改變世界,所以我們認為未來是屬于掌握了AI新人類,而不是屬于AI。”他提出AI,需要法律倫理、人文的整個協同推動。
目前,AI產業投入產出相對較低,紅杉資本報告顯示,2023年AI行業花500億采購GPU但只有30億的收入。“我相信AI在未來五到十年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沖擊,但與過去30年移動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對比,短期內AI能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張文說。
壁仞科技創始人張文認為,AI的發展速度并不快,反而太慢了。未來的工作模式將會發生變化,AI有望減少工作時間,提高效率。他也贊同要通過基本的法律和社會保障來確保大家的基本生存,讓人類能夠從事更具創意和想象力的工作。
智用人工智能應用研究院此次展出的智能體制造平臺,正是通過AI技術輔助完成原來需要專家參與的流程銜接與流轉,從而實現了效率的提升。相關負責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智用AI研究院利用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體(Agent)來打通流程和實現BOM的自動化映射,重構了從商品創新到制造交付的整個流程。
至于倫理上的擔憂,張文表示,一旦AI擁有自我意識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從現在的技術路線來看,短期內還沒有這種風險。“我們是不是創造了一個新物種,而且它未來會不會不可控,這是最重要的。”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