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證券董事長李永湖:踐行金融使命擔當,推動公司穩健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并對此做出全方位的重要安排部署,為未來較長時期的金融工作指明方向。
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以來,中山證券以多種形式組織員工認真學習領會,積極討論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公司經營管理和業務發展的指引啟示。立足當前展望未來,公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等一系列重大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強化企業使命感、責任心,提高公司治理效能,在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始終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貢獻專業力量。
始終踐行金融報國、金融為民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提高專業服務能力,提升價值發現能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持續提升夯實合規風控基礎,健全內控體系,及時有效監測防范各類風險。深化金融科技應用,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治理架構,加強信息系統與數據安全管理。持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探索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模式,立足灣區、匯聚人才,努力將公司打造成一家專業高效、值得信賴的精品券商。
一、堅持黨建引領,確保公司經營管理沿著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穩步前行
公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各項決策部署,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專業服務能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以良好的黨內組織文化和政治風氣培育公司文化,確保公司經營管理沿著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穩步前行。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確定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公司的行業發展定位是:立足灣區、匯聚人才,打造專業高效、值得信賴的精品券商。
未來一段時間擬按三大思路穩步推進重點業務發展:第一,夯實經紀基礎,重塑資管業務,扎實推進財富管理轉型;第二,化解存量風險,穩步業務開拓,逐步適應投行業態變化;第三,做優固定收益及債券銷售業務,審慎權益投資,構建安全投資盈利模式。
二、持續優化各項制度,完善公司治理體系建設
公司前期已按照《公司法》《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治理準則》等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的要求,建立了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營管理層等組成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了由全體高級管理人員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議事決策機制,同時設立總裁室、管理委員會,分別負責前臺相關業務部門和后臺相關職能部門的日常管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在現有制度體系基礎上,將根據監管部門對行業機構的最新要求,持續優化完善公司治理體系。
三、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專業服務功能,有序推進各項重點業務工作
公司投行業務和投融資業務將嚴格遵照新時代金融行業核心任務要求,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通過改革、調整和優化金融供給體系,為客戶提供包括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并購重組等在內的全價值鏈金融服務,以實際行動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科技創新、中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公司財富管理業務將繼續結合自身稟賦,勤勉盡責,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對客戶負責、對社會負責,以財富管理為基石,同步發展信用業務和機構業務,實現業務規模穩步增長。公司資管業務將以專業投資能力為核心,以產品和服務為載體,為客戶實現財富的守護和積累,實現受托資產的保值增值。
固定收益業務方面,將堅持以絕對收益為導向,保持穩健投資,結合業界發展趨勢、行業發展趨勢和過往研究試點經驗,推動業務高水平發展,爭取實現整體規模適度增長,實現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平滑公司整體業績波動。
債券銷售交易業務方面,將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提供固定收益類全鏈條產品及業務手段,以交易為軸心,充分挖掘內外部價值機會,不斷提升“融資+研究+投資+交易”服務的精準性、適配性,努力打造市場優秀的綜合金融服務商。
成長企業投資業務方面,公司將在確保合規的前提條件下,積極探索建立投資與投行有效協同的業務模式,積極響應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等政策,從0到1引導各類科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壯大。
證券投資業務方面,公司將積極踐行長期價值、逆周期布局等投資理念,以實現絕對收益為目標,成為市場穩定運行的參與者及正常交易秩序的維護者。
公司控股另類子公司和私募子公司業務方面,通過直接投資于具有新質生產力特征的企業,利用中山證券的資源和網絡,幫助企業對接市場、技術、人才等關鍵資源,促進企業快速成長,實現與實體企業、資本市場協同共贏的良性發展。
四、持續夯實合規風控體系,強化風險管控能力
公司將持續加強合規組織建設,不斷完善制度建設;突出重點領域、重點人員、重點環節的合規管理;研究構建合規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管理平臺;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開展精準管理。
以全員、覆蓋、穿透為核心理念,以技術驅動和數據分析為手段,打造垂直一體化的風險管理平臺,實現全方位有效的風險管理。持續完善異常交易管理系統,通過高效的數據整合與分析,迅速識別異常交易、可疑資金流動等潛在風險點,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和預警,確保在發現潛在合規風險時能夠迅速、準確地采取相應措施。
同時,公司將定期開展制度評估,不斷完善內部審計體系和審計工作流程,強化內部審計質效和審計結果運用,并做好與外部審計的協調工作,充分發揮合規、內控、稽核審計等監督合力,提升業務運作規范化水平。另外,公司將強化法務部門建設,加強對公司訴訟案件及訴訟服務機構管理,積極應對化解法律糾紛,嚴格控制公司法律風險,最大程度維護公司和客戶的合法權益。
五、根據業務需求,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服務水平和運營管理能力
公司將不斷建立健全與公司金融科技應用水平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治理工作機制,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持續提升IT的國產化水平和數字化應用的自研能力。逐步構建業務分類分級和統一數據管理規范,建立共享的、集中化的、智能化的業務處理中心,逐步建立并持續完善全鏈條覆蓋的運營管理體系。
同時,公司技術部門將密切跟蹤信息安全發展形勢,不斷完善網絡和信息安全技術和管理體系,保障公司網絡和信息安全。另外,在滿足信息安全保密合規的前提下,公司技術部門及相關業務運營管理團隊將不斷探索應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技術、生物特征識別等技術,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過程中,實現客戶身份和意愿表達的識別,提高業務辦理效率。
六、以正確的人力資源價值觀和完善的激勵機制,打造德才兼備人才隊伍
在各部門的管理人員和骨干人才選拔層面,公司將持續堅持政治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標準,通過資格審查、民主測評、現場訪談、合規談話、任前公示、廉潔談話等多種形式,進行多維度、全方位、深層次的考核,推動建設德才兼備的金融人才隊伍,促進公司穩健經營和長期可持續發展,提升公司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能力。
同時,以“人才強企”為目標,不斷優化組織架構與人員配置,通過系統化、精細化、差異化的人力資源發展策略,將薪酬管理與風險管理及合規管理進行有效銜接與落實,創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圍,健全薪酬激勵約束機制,避免短期過度激勵,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確保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為公司長期穩健發展奠定高質量人才隊伍。
七、持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為公司經營管理提供強大助力
公司的文化建設始終堅持落實“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證券行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弘揚“誠信、穩健、創新、和諧”的文化理念,秉持“明德厚基業、善治贏未來”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公司于2019年12月成立由公司高管組成的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由公司各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小組,并在隨后的工作中,根據人員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
公司積極為文化建設提供資金和物質保障,鼓勵各部門積極開展文化建設相關活動。以證券業務為核心,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保持差異化經營能力,不斷提升公司的行業競爭地位。持續聚焦客戶需求,努力實現客戶利益最大化,提升客戶的投資回報率。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堅決破除“例外論”“精英論”“特殊論”等錯誤論調。
堅守合規底線,完善合規風控體系,弘揚合規經營理念,科學有效管理風險,不斷壓實各部門文化建設主體責任,強化監督問責。
長期以來公司一直積極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通過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積極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穩健發展;另一方面,公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主動踐行共同富裕理念,通過智力幫扶、教育幫扶和消費幫扶等多種形式,助力多個定點幫扶縣(區)的鄉村振興工作,以扎實的幫扶工作提升證券行業的社會認可度,為行業提供社會公益活動和聲譽建設貢獻積極力量。
八、積極踐行金融使命擔當,努力打造特色精品券商
展望未來,公司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旗幟鮮明地堅持資本市場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發揮公司總部坐落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深圳市南山區后海金融商務總部區的區位優勢,組織引進符合公司發展需要的投行、投資、財富管理、研究等方面的業務帶頭人及專業人才,借鑒港澳地區以及海外關于新質生產力項目——專精特新企業孵化上市和企業兼并重組方面的最佳實踐及成功經驗,在滿足監管合規的前提下,進一步夯實公司基于投行+投資+研究等業務協同模式,為灣區企業的股權融資或上市企業兼并重組,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中山證券投融資方案。
基于上述多業務協同業務模式,公司的財富管理業務將精心打造和引進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財富管理產品,開發和培育更多堅持長期主義的理性投資者配置這些優質項目并與其共同成長,更好實現居民投資持續穩健增值的財富管理目標,并通過持續做好投資者教育,更好地服務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為實現金融強國貢獻中山證券的專業力量。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