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6G創新關鍵增量上海加碼建設6G產業高地
《科創板日報》11月14日訊(記者 張洋洋)“打開門,無人機飛出去,尋找食物,接著將物品傳送回同學手中。”在2024全球6G發展大會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周伯文用這樣一段視頻,展示了AI與6G兩大顛覆性技術攜手,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作為未來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之一,6G將引領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6G與當下風頭正盛的AI技術融合,二者將產生哪些可能性?又會面臨哪些挑戰?在2024全球6G發展大會上,來自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權威專家以及華為等知名企業代表等,給出了各自的思考。
▍6G+AI=?
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看來,AI將會是6G發展底色,成為創新的關鍵“增量”。
對于“AI與6G時代”的到來,周伯文直言,“這不僅是兩個技術的疊加,而是構建未來的創新引擎。”在6G與AI結合的未來場景中,周伯文描繪了許多創新應用的潛在可能性。例如,具身主動學習和多智能體群體框架將在6G網絡的支持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是在多智能體密度的提升上。
在談到6G和AI的結合時,華為首席技術官(CTO)童文認為,6G技術的目標之一是為AGI提供強大的連接網絡,將智能連接起來,構建一個全新的智能生態系統。
童文指出,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將成為解決網絡多樣性和適配性問題的有力工具。6G網絡將從AI平臺上生成,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未來的網絡將更加智能化,能夠根據具體需求自動生成和優化網絡結構,實現“按需生成”的極致狀態。
在談及AI在6G網絡中的應用與挑戰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6G包括包容性、泛在連接、可持續性等多維度目標,大眾剛需與小眾需求難以在同一網絡架構和頻段上兼容。
鄔院士認為,空口創新的著力點將轉到基于AI對信道的精確匹配和對業務的理解,優化波束權重、方向和層數,提升效率與性能,無線接入網與核心網的體系架構創新是值得重視的方向。
童文提出了基于token的通信模式,認為token作為介于比特和語義之間的通用單元,將在AI時代發揮重要作用。在6G網絡中,AI終端和云端超智能模型之間的通訊將主要通過token進行,實現高效的數據交換和智能協同。
這場革命的背后,是AI大模型技術的飛速發展。“在AI大模型技術的迅猛突破下,AI發展的速率遠遠超過移動互聯網,遠遠超過摩爾定律,這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指數級的技術進步,而且它的應用范圍之廣,沖擊各行各業。”童文強調,這是6G面臨的第一個設計的要素。
▍上海加碼建設6G產業高地
6G通信和衛星互聯網作為未來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對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根據計劃,2025-2027年是全球6G標準研究階段;2027-2029年是第一版標準形成階段;2030年前后,6G將進入商用階段。
在培育6G未來產業方面,上海正加碼投入,打造6G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高地。
上海擁有較為完備的移動通信和衛星創新產業鏈、全國領先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人工智能具備競爭優勢,通信研發人才豐富,在自動駕駛、具身智能、智能制造、低空經濟、康復養老等領域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
上海市副市長劉多表示,近年來上海按照國家部署要求,啟動實施了6G戰略前沿任務專項,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與創新,并積極參與測試驗證和國際標準化研究等工作。上海將始終堅持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將6G作為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布局的重點領域。
一是強化系統布局,高質量研究編制6G領域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方案,明確總體目標,強化政策支撐,深化任務布局。
二是強化創新驅動,持續加大科技攻關投入支持力度,積極探索前沿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并結合上海創新鏈、產業鏈發展實際,加快重點方向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
三是強化全鏈條貫通,著力構建“研發—驗證—應用”協同創新平臺,支持6G領域高質量孵化器建設,加快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和高成長企業,推進全球6G共識與合作。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煒表示,上海將錨定引領6G發展的國家戰略目標,加強部市合作、市區聯動和委辦協同,圍繞芯片器件、模組系統方向“強基礎”,衛星互聯、儀器儀表方向“鍛長板”,新型終端、新型接入方向“探新路”。通過深化6G與AI融合,加快顛覆性技術攻關與戰略產品研發,構建全國一流的6G未來產業創新體系,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6G未來產業創新中心。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