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8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機出貨量將超過7.3億部產業鏈上市公司加速布局
11月7日,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預計到2028年,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超過7.3億部,是2024年預計出貨量的三倍多。
“這一數字展現該領域驚人的增長潛力和市場前景。AI技術正在智能手機行業的這場技術革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AI技術的成熟,預計未來幾年內,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將繼續增長,成為智能手機的一個亮點。”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產業鏈上的上市公司紛紛加速布局,以期在即將到來的智能手機浪潮中占據有利地位。未來幾年內,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手機將成為科技行業的重要增長點。
手機廠商扎堆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相較側重于分析和預測傳統的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通過算法、模型和規則等,不僅能夠學習和模擬,還可以自主創造出新的內容,應用于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音頻合成等領域,可以讓手機更具智慧與個性化。
目前,包括蘋果、華為、三星、OPPO、vivo等在內的全球主流手機廠商均已在布局。其中,多家廠商已經提前嗅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的廣闊空間,最近頻頻放大招,祭出各類AI Agent(智能體)、AI操作系統、AI大模型。
近日,蘋果公司正式推出iOS 18.1版本,集成了Apple Intelligence(基于生成式模型的蘋果人工智能)的AI功能,標志著蘋果AI正式登陸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此外,小米、OPPO也均推出了自己版本的人工智能體。
三星在本屆進博會上展示了其“AI for All”主題,包括在手機、半導體科技、顯示技術等領域布局。華為則不斷迭代大模型推出了“盤古大模型3.0”,并在其手機上應用了這一模型。華為手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包括智能翻譯、圖像識別和語音助手等。vivo在多系列手機中搭載了自研的AI“藍心大模型”。
“手機品牌商密集推出AI智能體、大模型等,意味著手機進入AI屏幕、AI大腦操控時期,各大手機品牌將會利用底層操作系統的優勢,成為AI應用的‘中控’角色,并進一步提供人機協作等,推動更多生成式智能AI應用誕生。手機廠商的提前布局,也是在加速搶占AI市場先機及流量入口。”項立剛認為。
大品牌手機的下場布局,也帶動了更多廠商加入戰局,也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機在整體智能手機市場中的份額正在逐年增加。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GenAI智能手機在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中的份額達到了18%。預計到2028年,AI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可能高達54%,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驚人的63%。
上述報告進一步指出,到2028年,售價超過250美元的智能手機中,每10部就有9部將具備GenAI功能。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認為,搭載生成式AI的終端對本地大模型運行、NPU性能、軟件生態等要求較高。需要產業鏈進一步降本、創新研發。2024年是本地化及端側AI的元年。2025年-2027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機市場有望迎來顯著的規模增長及技術升級。
產業鏈企業蜂擁布局
A股市場上多家公司已經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機業務,如中興通訊、傳音控股、聞泰科技等。
據了解,芯片、大模型、算力等均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機發展的關鍵支撐。當下,國內企業正在不斷提高研發能力,以支撐復雜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運行。同時,其還在加強與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合作,共同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手機上的落地應用。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AI運算芯片、算力、設計與制造、存儲器、軟件開發傳感器、散熱等多個產業環節將有望受益。”邁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浩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目前,韋爾股份、虹軟科技、科大訊飛、領益智造等企業均已建立了自主可控能力,并進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機核心產業鏈。
“智能手機制造商是生成式AI技術應用的直接推動者。他們不僅需要在硬件上進行升級,以適應AI芯片的性能要求,還需要在軟件層面進行深度優化。此外,這些企業還在積極探索GenAI技術的創新應用場景,并與下游企業共同推動智能手機市場的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這一領域中來,推動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王浩宇如是說。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