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李大偉:“一帶一路”碩果累累建議加速推動實施一批“小而美”項目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李大偉:“一帶一路”碩果累累建議加速推動實施一批“小而美”項目

新火種    2023-09-29

財聯社9月28日訊(記者 李婷)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朋友圈”持續擴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貿易投資規模質量穩步提高、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逐步健全,共建“一帶一路”從一張藍圖到碩果累累。

近日,“發改英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李大偉在接受財聯社專訪時表示,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打造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格局,10年來成果顯著。談起10年新起點上的新期待,其認為,應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產業合作的促進作用,持續深化和共建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共同維護跨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一帶一路”碩果累累 建議加速推動實施一批“小而美”項目

此外,李大偉還建議,加速推動實施一批“小而美”項目,進一步提升共建“一帶一路”對改善當地民生、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貿易額持續增長

古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貿易線路之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一開始便勾畫了經濟合作和多邊貿易發展的愿景。

從數據來看,2013年至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從6.46萬億元增至13.83萬億元,年均增長8.8%,占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比重從25%升至32.9%。2013年至2023年6月底,我國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600億美元,其中2022年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10.5億元,增長7.7%,高于整體增速0.5個百分點。

在李大偉看來,共建“一帶一路”在貿易暢通方面主要有三方面成績:首先,通過改善我國和共建國家貿易的基礎設施狀況,有效地降低了我國和共建國家的貿易合作成本,如中遠海運運行比雷埃夫斯港項目后,有效地促進了我國和歐洲國家的貿易往來。

其次,共建“一帶一路”打造了中歐班列、“絲路海運”等貿易暢通領域的優質品牌。特別是中歐班列已經成為沿線國家開放合作、互惠互利的重要載體。截至2023年7月底,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通運行7.5萬列,發運715.1萬標箱,累計貨值超3400億美元。歷年累計開行超過百列的國內城市35個,通達歐洲城市217個,涉及25個國家。

此外,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我國積極提升和共建國家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0個自貿協定,其中覆蓋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已與5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安排,互認安排簽署數量居全球首位。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持續突進,我國和共建國家之間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將會持續提升,從而推動我國和共建國家對外貿易規模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我國和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也會更加深入。”李大偉表示。

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題中之義。十年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充分利用各國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通過資源互補、產業鏈銜接和分工合作,彼此之間形成更加緊密的經濟聯系,加強了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

“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日趨深入,我國和共建國家都在產業鏈、供應鏈上處于某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共建‘一帶一路’有力促進了共建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崩畲髠ソ榻B,10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共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深化鋼鐵、有色、建材、資源能源等傳統行業合作,探索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5G等新興產業合作,與有意愿的國家開展三方、多方市場合作,促進各方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這有助于維護我國和共建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也有助于發揮我國和共建國家的各自比較優勢,共同提升整條跨國產業鏈運作的效率,從而對我國和共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李大偉強調稱。

數字絲路創造經濟增長新空間

當前數字技術正在加速改變各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2017年,我國提出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也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維度。

“我國在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云計算、跨境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領域均有著很好的技術基礎,大部分共建國家在運用數字技術促進經濟發展方面也有很大的潛力。”李大偉認為,“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既有利于我國相關數字企業在和共建國家的合作中不斷成長壯大,為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也有利于共建國家利用數字技術有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的騰飛發展。

對于未來,李大偉認為,“數字絲綢之路”的建設,將為我國及共建國家創造經濟增長新空間。首先,我國將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互聯網、電信、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促進共建國家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各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其次,我國將積極發展跨境電商這一重要的數字化貿易方式,促進我國和共建國家進一步開放市場,拓展貿易合作;此外,我國將和共建國家共同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發展新型數字經濟業態,創造經濟增長新空間。

加速推動實施一批“小而美”項目

站在10年節點上,李大偉認為,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可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產業合作的促進作用,持續深化和共建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共同維護跨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二是加速推動實施一批“小而美”項目,進一步提升共建“一帶一路”對改善當地民生、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三是在一些已經取得很多成功經驗的領域,如跨境投融資、綠色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總結形成符合大多數國家利益的新型規則體系,并積極推動其成為國際通行規則。

四是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創新思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打造一批優質合作品牌。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