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云計算廠商搭建“數字經濟戰隊”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怎么走?

云計算廠商搭建“數字經濟戰隊”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怎么走?

新火種    2023-09-29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組成了龐大的萬億級數字化市場,身位的衡量標準或許不再是速度之爭,而轉變為生態之爭。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從剛剛結束的華為企業節上了解到,華為正在搭建面向中小企業長尾市場的全生態鏈條能力,與生態伙伴組成“數字經濟戰隊”攻入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而在此前,阿里與騰訊在云計算生態上的構建也在加速。

  “AI技術正在激發數千家創新企業誕生,也正在打開全新的市場空間。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所有的環節可能都會被AI滲透。”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中國區總裁張修征對記者表示,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思考怎樣通過AI改變生產方式、提效降本、讓創新更快,這將是一波更大的浪潮。

  云計算一度被認為是有巨大增長前景的生意,但過去幾年不斷涌入的玩家已讓這個市場變得相當“擁擠”。

  目前國內的云計算廠商中,既有華為、阿里、百度、騰訊這樣的云巨頭廠商,也有跨國云巨頭的參與,同時衍生出了垂直領域的各種云服務廠商。而在“新基建”催化下,建設數字化經濟更需要云計算的全面加持,這也讓更多的IT服務商加入了這場全面云化的浪潮。

  這種競爭的態勢已延續至中小企業市場。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秘書長聶賢祝在近日的一場演講中表示,近七成的企業部分業務或者核心業務已開展數字化,但還有三成尚未開始數字化轉型。

  “影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兩大關鍵問題是資金和信息安全。半數企業的數字化投入僅占營業收入的4%-6%。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將伴隨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聶賢祝說。

  龐大的市場組成和多元化的轉型需求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轉型成本依然高企。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在《9月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狀況調研報告》中提到,目前近七成企業當前存在資金壓力,制約了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數據安全問題、人才問題、企業自身能力問題等等都是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

  以制造業為例,貨物從生產線到客戶手里,需要經歷很多“中間倉”,而每經歷一個“中間倉”,就會產生物流、倉儲、人工等巨大的成本。縮短供需間的路徑,提升經營效率刻不容緩。

  在張修征看來,這是因為當前的數字化供需兩側之間并不通暢,有很多企業需要好技術和好方案來解決企業生產、銷售以及服務過程中的問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營銷成本。此外,仍有很多做軟件開發公司和IT服務的中小型公司,沒有辦法觸達到客戶。

  在華為云的視角中,由中小企業組成的中長尾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要想在該市場取得突破,就必須和生態伙伴一起實現共建、共營、共銷的全流程閉環。

  從去年開始,華為與中軟國際、軟通動力、偉仕佳杰、神州數碼、拓維信息、賽意、金蝶、用友等12家企業成立了“數字經濟戰隊”,線上甚至專門開辟了平臺,將大模型、AI等能力“下沉”至中小企業市場。

  今年3月,華為云公布了一項1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在2023年加入其云生態系統。華為云的生態建設,只是云計算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依靠生態帶動自身業務發展,已經成為整個行業共識。

  中小企業協會在報告中指出,目前,平臺服務模式正在改變數字化服務范式,從買“技術資產”到買“技術服務”,從“一對一模式”到“一對多模式”,從“單一服務”到“生態服務”。而在AI浪潮下,大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對AI技術、云原生技術有著迫切需求,頭部云廠商也將在云計算、AI、應用生態等能力上精進,爭奪數字化市場的蛋糕。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