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學生,正在用大模型搞開發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學生,正在用大模型搞開發

新火種    2024-09-05

當成年人還在焦慮AI什么時候搶走自己飯碗時,第一批AI原住民的“小孩哥”已經步入NEXT LEVEL。

做個小程序解決自己在現實世界的困惑與難題,甚至用上了AI輔助開發。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學生,正在用大模型搞開發

好奇1米等于多少厘米?有小孩哥因此做出單位換算的小程序;古代的七尺男兒放到現代是多高?小孩哥又因此做出不同朝代的度量單位換算小程序。

借助AI編程,小孩哥僅需在輸入程序描述,就能生成相應的程序代碼,并進行小程序的測試、修改及發布。

用小程序編程解決日常困惑,并獲得樂趣與成就感,這簡直是屬于這個時代的“AI樂高”。

那么,這些人類“滿級”小孩是如何解鎖這一超前體驗的?而AI,又在這批原住民手里玩出了什么花樣?

大模型取代程序員?現階段或許更適合編程教育

大模型輔助編程的能力給了計算機界很大的震撼,有人覺得,以后就不存在“程序員”這種職業了,因為只要會說話,人人都會具備程序員的能力。

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程序員熱“十年內不會減弱”,未來人人都會編程,但不同的人用電腦創造的產品完全不一樣,有程序員思維的人,顯然能更好地使用大模型創造。

即使有爭論,從某種程度來說,兩人都認同大模型給編程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不過,人人都能借助大模型成為程序員的愿景,至少在當下,還有種種困難。

有媒體報道,不少嘗試了用AI編程的程序員發現,對于一個基礎的通用功能,AI可以輔助開發人員快速生成代碼,即使開發者人員過去沒有寫過這個功能,只需經過簡單調試,很快就能實際使用,大模型解決了不斷“重復造輪子”的過程。

但是,當前的大模型并不具備深層次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構建一個復雜軟件來說,這又是至關重要的。2023年,普林斯頓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嘗試了一項研究,嘗試用大模型來解決GitHub上的隨機問題,也就是由程序員提出的真實問題,測試發現,不管是GPT-4,還是Claude 2,真實解決率都不到5%。

但如果把大模型用來培養程序員,或者說把大模型用于給更年輕的孩子用來做編程教育呢?

微信正在做這樣的嘗試。

日活6億的微信小程序已滲透進日常生活各個方面,小程序的背后,是微信原創的編程環境,現在,微信團隊正打算把小程序編程和教育有更多結合。

去年,#小程序教育平臺 正式上線,它基于數百萬開發者使用的小程序開發工具,針對教育教學場景進行了功能強化,能將學科知識和編程知識相結合,實現“用中學”、“做中學”,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程序教育平臺聚焦于編程教育的普惠,面向學校師生、免費使用,可以快速上手,并便捷地生成一個可以分享給同學、老師、家長的小程序。

學生的創造力是驚人的。

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的學生制作出體質健康提升手冊小程序,可對比查看自己體測成績與全國體質健康標準,并制定專項提升計劃;廣州市綠翠實驗學校的同學們結合數學和小程序知識,設計校園參觀路線;上海市少年宮初一學生制作圖像識別食物保質期小程序,避免誤食過期食品;澳門高中生制作了可實時同步比賽訊息的校運會小程序,供全校師生使用…

廣州第九十七中學學生開發的月季澆花助手小程序更是示范了什么叫“我現在強的可怕”——將數學模型知識融入編程算法,通過連接濕度計,再基于濕度數據提醒值日生及時給月季花澆水。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學生,正在用大模型搞開發

2024年,小程序教育平臺的團隊給了自己一個新課題:當下大火的大模型,已經有了智能涌現的苗頭,把它用于編程教育,是不是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5月,小程序教育平臺正式接入了騰訊混元大模型,上線了“AI助手”。屬于小孩哥的“0基礎也能編程”的通路,就此打開。

“有了大模型,我們就能馬上把創意與想法告訴它,它能馬上把代碼寫出來”,來自廣州第九十七中學的孫悅林在嘗試AI編程后興奮地表示。生成式AI正充當著小孩哥的“代碼助手”“學習助手”。在AI加持下,學生們不僅能秒上手編程知識、完成小程序優化,還能加深對AI技術的認知和掌握。

目前,澳門培正中學、廣州大學附屬中學、重慶巴蜀常春藤學校、香港培僑中學等內地及港澳眾多學校都已廣泛應用小程序教育平臺,寓教于樂中培養孩子們對AI時代的適應能力。

新世代與AI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想象力、創造力向來是孩子們的天賦。如何實現他們的創意,讓夢想與現實更好地連接,是微信團隊在長期探索的答案。

而小程序,可能是一個不錯的載體。在微信團隊看來,小程序編程的特點在于創意“立等可現”,便捷、易用以及強大的開放能力和擴展性,有望成為青少年揮灑創意的那支“畫筆”。

小程序教育平臺自推出后已迭代多次。支持師生賬號管理、上傳教學代碼包、查看作業等需求之余,還能打破微信登錄限制、代碼云存儲、一鍵發布教育體驗版,并能在學校主體下展示優秀學生的小程序作品。為降低學習門檻,平臺還提供了配套項目模板代碼及基礎課程。不過,大模型和編程教育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接入即用。

今年年初,小程序教育平臺團隊開始與騰訊混元團隊一起探討項目的可行性。

小程序教育平臺發現,AI真正地為開發者提效是可行的,特別是教育場景。因為在教育場景下,其需求相對簡單且集中,代碼生成具備一定準確性,代碼可執行率有一定保障, 其次能夠有效降低教學門檻,還能充分發揮小程序教育平臺的一鍵發布體驗版的優勢,在AI的幫助下,學生做的小程序馬上就能被用上。幫助學生們理解AI、激發編程興趣。

為此,兩個團隊展開了深度合作。

騰訊混元作為通用大模型,專注于編程教育場景時,需要通過精調給它添加限定。小程序教育平臺的團隊,根據使用體驗和用戶反饋,不斷地添加這些“限定”,讓大模型越來越精通小程序編程,“在教育平臺上收到的指令,主要是解決小程序問題的,作為通用大模型,一開始有時候它會返回Python或者是其他工具的解法。”

此外,小程序團隊和混元團隊還根據實際的經驗,設定條件尋找更多小程序編程的數據集,來讓基座的大模型更加“聰明”。

另一邊,小程序團隊要在產品端打磨AI助手,有了更聰明的基礎大模型之后,AI助手會根據小程序的編程語法和文件結構,在收到指令之后,按照標準的文件結構輸出代碼,學生只需要相應地把代碼復制到對應的文件,進行替換,就能很快做出一個完整的可導出的小程序。未來,小程序團隊還希望把門檻進一步降低,“把復制、粘貼這個步驟也取消”。

生成式AI正充當著小孩哥的“代碼助手”“學習助手”。在AI加持下的小程序教育平臺,低年級學生可輕松入門、制作屬于自己的小程序作品,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通過課程學習,掌握產品設計、代碼編寫技能,開發更復雜實用的小程序。換言之,不管哪個年齡段的小孩哥,都能玩轉小程序編程和AI。

從演示效果來看,目前借助AI助手的能力,2-3分鐘就能作出一個完整可體驗的小程序了。

平臺能力更新之外,全球性的賽事,也在調動新世代們的參與積極性和創造性。

今年上半年的“小程序全球編程創新挑戰賽”,有來自全球五大賽區的128所學校貢獻了超500份精彩小程序作品,其中就不乏應用了AI能力的作品,來自香港的初中生就推出《基于AI智能硬件的個性化香港中學文憑備考工具》,而澳門培正中學的作品《失物通AI平臺》更是摘得飛龍組特等獎,深圳南山區的中學生帶著小程序作品《可定制AI虛擬人英語老師》斬獲潛龍組一等獎。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學生,正在用大模型搞開發

這樣的比賽也獲得了頂級名校的關注。劍橋大學為“小程序全球編程創新挑戰賽”總決賽的優勝選手,定制了暑期夏校。最終遴選出的25名中小學生,在為期14天的夏校中,學習了由劍橋大學教授授課的計算機、數學等課程,他們也用小程序來完成了主題作業,不僅展示給了劍橋大學的教授,甚至在倫敦街頭,向外國人展示了中國科技的成果。

劍橋大學計算機、數學與物理專業系主任,Sergei Taraskin教授表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綜合素質是劍橋大學看重的關鍵,尤其是在計算機、人工智能等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將科技應用于創意的發揮以及實際問題的解決上,是新時期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

搞AI,從“原住民”抓起

如今的青少年正是與AI共生的一代,他們可以熟練地借助并應用AI,“人工智能+教育”的浪潮已經到來。

正如AI 權威學者吳恩達所強調,“編寫AI程序將是未來人們的一項必備技能,編程教育的普及就像中世紀早期歐洲掃盲一樣具有變革性。”

了解技術的發展和邊界,正是這個新時代的教育新命題。畢竟AI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搭載AI能力的小程序教育平臺,正是老師開展AI教育、學生開展AI學習的載體。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信息科的老師就基于小程序教育平臺的AI助手,為學生們定制了“AI第一課”《口算題》——通過布置課題、任務拆解、實踐探索、自主評價等流程,手把手教孩子們調用AI完成小程序的入門制作。

微信團隊調研中發現,在AI學習的實際推廣落地中,很多老師表示目前缺乏標準化的工具和現成的教學內容。而小程序教育平臺恰好提供了普適性的工具。

除了北師大附中,還有學校走得更遠。上海市世外學校在去年開設小程序編程課的基礎上,今年在校內成立了“we chat, we create”的微信小程序社團,并在9月1日將AI+小程序編程課作為社團課,供全校學生選課;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的高一年級則開設了“小程序競賽班“,小程序班以AI+小程序編程為工具,重點培養學生的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建模能力,背后則是新高考、新教材、新課標等”指揮棒“的變化,新的教育理念,希望從以往的考知識、能力升級到考素養,從解題轉向解決問題。

作為新時代教具,小程序教育平臺能夠降低老師的教學成本,更好地開展AI教育,讓學生低門檻體驗AI,甚至基于AI揮灑創意,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更好地迎接、融入人工智能時代。

而讓孩子能盡早接觸AI及編程思維,其價值并非要把孩子培養成程序員,而是讓青少年實現創意、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背后的意義所在。

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標組長熊璋在小程序全球編程創新挑戰賽說,“未來是一個社會化的大結構,小朋友要用團隊方式與社會緊密結合,要在真實場景中,去解決真實問題,比如尋找到合適的信息平臺、合適的人工智能以及合適的數據資源。”

小程序教育正融合到多元教學場景中,除了在課后開設小程序社團、興趣小組,老師們還嘗試在信息科技、數學項目式學習、數學實驗等課堂中,融合人工智能與小程序教育。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標修訂組組長曹一鳴教授表示:“小程序、大模型作為工具,提供了一個信息科技學習支架,能幫助老師們更好實施,新課標所倡導跨學科學習、項目式學習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現在,小程序教育平臺的AI助手能力正在不斷進化中,對小程序教育平臺和AI輔助編程教學有興趣的朋友,可查看官方使用手冊及 AI 輔助編程入門課程,掃碼加入官方社群,交流討論。

微信小程序教育平臺使用手冊(或點擊閱讀原文):

https://doc.weixin.qq.com/doc/w3_AZUAUgb5AMIKq13PZOKT3WSE5x64o?scode=AJEAIQdfAAoHU4jWJYADcA_gZYACo

AI 輔助編程入門課程: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community/business/course/00082803ba0ad06ce59d4165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