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月球專業大模型發布:撞擊坑識別準確率超80%
8月29日消息,今天,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與阿里云聯合發布國際首個“月球科學多模態專業大模型”。
月球專業大模型以視覺、多模態及自然語言等通義系列模型為基模,結合RAG檢索增強等技術,于阿里云百煉專屬版進行微調及訓練。
這次發布的月球專業大模型的最佳落地場景是月球撞擊坑識別,將大大加速海量數據的處理,幫助科研工作者挖掘新的科學發現,能提高科研效率。
據了解,月球撞擊坑的大小、深淺、形狀等特征,是人類對月球地質演化研究的重要依據。目前月球上直徑一公里以上的月球撞擊坑數量已超100萬個,直徑一公里以下的撞擊坑數量至今無法確定。如果完全依賴人工,完成所有的識別是“幾乎無法實現的”。
而現在,科研工作者只需輸入月球撞擊坑圖像和相關問題,月球專業大模型即可調用通義視覺、多模態模型,從17種多模態數據中(包括光譜、高程、重力等數據)判定該圖像對應的模態類型。
通過檢索知識庫、調用通義語言模型,月球專業大模型可回答該撞擊坑的形態、大小、年代等相關問題,并給出推理過程。
中國科學院地化所研究員劉建忠介紹,在月球撞擊坑識別上,月球專業大模型的準確率已達到80%以上。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