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集體塌房:承認安全測試造假,豐田本田馬自達鞠躬道歉
日本汽車工業大地震,爆出了史上最大的丑聞。
豐田董事長豐田章男鞠躬道歉——又一次:

本田社長三部敏宏,也出來鞠躬道歉:

馬自達社長毛籠勝弘,鞠躬道歉:

并且是在同一天內。
咋回事?
還記得今年初豐田子公司大發汽車被曝出造假丑聞嗎?
現在拔出蘿卜帶出泥,原來日系的問題不止豐田一家,大著呢。
更離譜的造假,更過分的隱瞞,還有更多的車企剛剛被曝光:
豐田、本田、馬自達、斯巴魯、鈴木、雅馬哈….
口口聲聲工匠精神的國度,只剩下躬匠精神。
日系集體塌房日本官方發言人痛批:“損害了日本汽車產業的信譽!”
因為這次曝出的丑聞實在太離譜太嚴重,稱為日系汽車的集體塌房也不為過。
首先是涉事企業多,除了已經公開鞠躬道歉的豐田、本田、馬自達三家,日本官方通報的還有:鈴木、斯巴魯、雅馬哈。

日本車企有頭有臉的幾位老大哥幾乎“全軍覆沒”,幾乎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日產目前還未曝出丑聞,不過本身也具有外資背景)。
當然斯巴魯是豐田子公司,算勉強-1吧。
雅馬哈又是咋回事?盡管沒有整車品牌,但雅馬哈是重要的發動機供應商和摩托車生產商,其中豐田就是雅馬哈發動機最大的客戶,包括神車AE86、雷克薩斯品牌多款車型,發動機貼著豐田標,但都是雅馬哈設計的。

其次是事態十分嚴重。問題集中在安全測試和發動機關鍵數據兩個方面。
比如豐田被曝出測試引擎蓋碰撞項目(大概率是行人保護相關)時,本來該測車頭兩個角,結果只測了一個角就草草了事。
再比如“爛仔”本田,承認了過去8年多對20多款新車的噪聲(NVH)和排放測試都是蒙混過關,其實都不達標。
最最離譜的要數馬自達了,除了發動機測試造假,竟然連安全氣囊測試都是假的,手段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真出事的時候,馬自達的氣囊有可能彈不開。
最后,是這次日本汽車工業集體丑聞性質很惡劣,因為以上這些造假測試,不是車企研發階段的,而是車輛定型后向日本官方申請生產許可時的證明材料。

鞠躬道歉之外,這些車企這樣補充:
也有日本車評人試圖幫這些車企找補,他說之所以在測試環節敷衍造假,是因為車企從以往的量產經驗出發,認為新車型不會有問題…

這邏輯,三歲小孩都不會相信。
真要是有信心,不就犯不著造假了嗎。
拔出蘿卜帶出泥,日本汽車頑疾治不了一點可憐又可恨的豐田章男,幾個月前才剛剛因為大發汽車造假丑聞鞠躬道歉,這沒過多久,又重新操練一遍。
話說豐田底下的人好意思嗎,讓一個68歲的老人家隔三差五出來賠禮道歉,人家好歹也是日本汽車工業的發言人和帶頭大哥(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

從這個角度看,也許當時大發丑聞曝出時,就已經隱隱預示著這可能不是豐田一家的問題,而是整個日本汽車工業都在“帶病”運行。
簡單回顧一下,去年2023年12月,大發汽車發布聲明,承認其存在174項違規操作,包括偽造安全碰撞測試數據。

違規歷史長,影響廣,危害大。
不只涉及豐田品牌產品,還包括大發代工的馬自達和斯巴魯旗下的車型。
直接影響,是大發的CEO董事長雙雙引咎辭職,他們以前都是豐田集團的老將。
事發以后,日本交通省立刻派人進駐豐田當場調查核實,隨后在全日本汽車行業開展了關于測試造假的專項調查。
結果就是拔出蘿卜帶出泥,日系車企集體塌房了。
怎么辦?
道歉唄~還能咋辦。

日本各行各業的造假丑聞不是第一次,政府介入調查也不是第一次。
就拿汽車工業來說,2015年的高田“安全氣囊門”、2016年的三菱油耗數據造假、2017年斯巴魯篡改數據事件、2018年日產質檢數據造假事件、2020年日本均勝篡改安全系統數據、2021年雷克薩斯偽造車輛監測數據……
造假年年有,道歉更是不會缺席,政府每次都會調查,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跳出汽車工業內部視角看,汽車不但是日本在國際上的重要名片,更加是日本國內第一大經濟支柱,占整個工業產值的40%,占整個日本經濟總量的8%(2023年數據)。

帝國征信(Teikoku Databank)的統計顯示,截至5月,日本8家汽車制造商的供應鏈企業總數為5萬9193家,總交易額推算為41.997萬億日元。僅豐田就有3萬9113家,達到20.7138萬億日元。
這幾個大車企直接帶動了超過550萬人就業,背后是無數普通家庭民生所系。當然別忘了,這些產業工人和他們家屬手里還握著政客最在乎的選票。
所以對日本汽車工業的一切調查、政策,政府慎之又慎,因為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嚴重影響日本經濟發展,更不敢想要對這幫大哥們“刮骨療毒”。
以及還有另外一層因素,這幾個日本大車企,要么本身就是財團世家,比如三菱;要么就是和大財團有水乳交融的復雜聯系,比如豐田幾代掌門人都是三井財團的女婿,和住友財團也是千絲萬縷;日產、雅馬哈背后是富士財團;本田背后是三菱財團….
這些財團對日本政治、經濟的影響力,大家多少都有所耳聞。

所以日本汽車工業頻發丑聞,每次有人受罰有人背鍋,但不會傷筋動骨,也不會根治病灶,甚至形成了一種“造假-道歉-調查-再造假”的默契和動態平衡。
有人可能會說,那又怎樣,豐田不還是全球第一大車企,日本車不照樣暢銷全世界?
放在以往,這樣的丑聞造假可能的確不算大礙。
但是如今攻守之勢變了,中國汽車工業崛起,日系車在內憂之外,外部壓力更甚。
日系沒落,先從中國敗退日系車敗退中國的故事,我們講了很多:
三菱、馬自達、日產…
擠壓日系車的生存空間,沖在最前面的是比亞迪,比如比“單車還便宜的轎車”秦798,把常年壟斷A級轎車的日系“三大媽”反超,B級車的戰場,日系也在悄悄的撤退:

最新的數據是這樣:
今年4月份,日系三強中,豐田在國內賣了不足11萬輛,同比去年銷量暴跌了27%。
本田在華銷量為7.3萬輛,同比下降22%。日產雖然要好一點,4月銷量僅下滑了1.5%,但如果放大到今年前4個月,日產跌幅接近30%。
比亞迪4月月銷量為313245臺。
總之,曾經的日系車占到國內市場份額25%,現在三強銷量總和,不及比亞迪一家。

而在海外,中國車企現在正在呈現爆發的態勢,根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1-4月的中國海外市場自主品牌銷量72萬臺,同比增長57%。
國內壓縮合資、日系生存空間,國外還要搶奪全球市場。
日系沒落,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造假丑聞,只是這種沒落的表現之一,這不是結束,只是開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汽車,日系時代,結束了。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