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VC張璐:硅谷大模型市場分為三類,三大應用領域迭代速度較快
身處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硅谷,AI產業生態已經進化到什么程度?投資者們的錢,又砸向何處?
硅谷知名投資人、技術VC Fusion Fund創始人張璐,在中國AIGC產業峰會上給出了這些關鍵判斷:

張璐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現管理近4億美元資本,專注醫療,AI和深科技領域投資。
為了完整體現張璐的思考,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新火種聯合大模型對演講內容進行了編輯整理,希望能給你帶來更多啟發。
中國AIGC產業峰會是由新火種主辦的行業峰會,20位產業代表與會討論。線下參會觀眾近千人,線上直播觀眾300萬,獲得了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報道。
大家好,我是張璐。提到今天的主題——人工智能,雖然在硅谷已非新話題,自2016、2017年以來,它已成為base work。但是后面逐漸有新的主題被提出,到了2022、2023年,生成式AI不僅在科技圈,更在全產業掀起了對人工智能的廣泛關注。
我一直強調,人工智能是工具,代表著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即Digital Transformation。我也早在幾年前就提出,這次人工智能是高效的超級工具,能夠推動全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科技行業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其他產業也涌現出大量高質量數據,為人工智能提供了展示其能力的舞臺。
我經常強調,除了技術,我們還應關注數據。
因為許多產業在十年前雖有人工智能,卻缺乏高質量數據來訓練模型。而近兩年產業自動化推動下,各產業都產生了大量高質量數據,成為人工智能應用和發展的基石。

大家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是超級工具,我們的機遇可能比互聯網時代大10倍,但只有1/3的機會留給初創企業。
特別是在硅谷,人工智能的主題是賦能而非破壞或變革。
賦能就意味著不僅是初創企業,大科技公司也能被賦能。
在硅谷,To C端應用場景的特點是,大量高質量用戶數據掌握在大科技公司手中。因此,初創企業和公司在應用層面上,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創新機會在哪里,哪些應用場景和產業能獲得大量高質量數據。同時,大科技公司,尤其是硅谷的公司,都在構建自己的生態平臺,如英偉達、Meta、微軟等,他們多年前就開始搭建生態,希望助力初創企業發展。
因此,作為創業者和創新者,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至關重要。
在未來模型投資和模型的種類,在硅谷,模型的市場已經比較相對明確,分為三類:
硅谷的開源生態正在蓬勃發展,Meta作為領軍企業,其LLama 2模型已助力許多企業快速發展。
未來幾個月,我們可能會看到LLama 3的發布,以及Mistral在開源方面的貢獻。
還有一些小型開源模型,如我們最近投資的一家公司——NEXA AI發布的一個在邊緣端運行的小模型,最小的可能是10億到20億個token。這些開源模型的快速發展,為初創企業和大企業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也能更高效地優化能耗和基礎設施成本。
我們的人工智能投資分為兩個維度:應用端和AI基礎設施端。
應用層面相對明確,每個行業都有不同應用場景,但在基礎設施層面,我們需要解決人工智能面臨的幾大挑戰:
基礎設施層不是單層解決方案,而是一個生態投資,從硬件到軟件,從云端到數據端,都需要布局,以更好地推動AI生態發展。
在硅谷,人工智能應用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To B領域,我們不投資To C公司。
我一直強調數據的重要性,如何利用海量高質量數據優化模型,使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更實際、更商業化。
目前,初創企業可以采用雞尾酒模式,調用大平臺的API,結合自己的開源模型進行優化,構建行業專屬模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兩個特點:
一是數據質量比數量更重要,高質量數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進行模型優化;
二是我們不需要一個模型解決所有問題,在特定應用場景和產業中,訓練行業專屬的小模型,在表現上可以與通用大模型相匹敵,甚至在成本、效率和反應速度上更快。
在應用機會方面,醫療、金融保險和機器人是迭代速度較快的領域——
醫療領域在美國市場規模巨大,占GDP的20%。金融保險行業數據質量高,規則化,應用場景多樣。機器人不僅是人形機器人,還包括各種自動化和機械手臂,它們是新型的數據接口。
太空數據和太空科技也是一個重要領域,太空數據現在既有高質量又有高數量,價值可觀。

我們經常討論的潛在趨勢就是整個科技行業的監管,而監管的核心就是監管數據,這幾個行業有一個極大的特點:它們本身是高監管行業,對監管的適應更簡單。
另外一個很大的機會在于AI Infrastructure,也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盡管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巨大,但挑戰也會阻止我們進行大規模布局。我們不僅要追求更好的算法和模型,還要關注成本,尤其是生成式AI的成本。GPU成本高,算力和能量成本也很高。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能量支持大規模生成式AI應用,這也是追求小模型的另一個原因。此外,還有延遲問題,如何通過邊緣計算技術解決,以及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
在計算能力方面,GPU和各種芯片設計是討論的熱點。從軟件到硬件,大家都在探索新的架構和設計。

我在斯坦福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也進行了新型材料的研發。現在的機會分為兩派:
邊緣計算也是一個潛在技術,可以解決能耗和延遲問題。
我們從2018年開始投入邊緣計算,發布了行業報告,從芯片到serverless edge,再到云端邊緣解決方案,幫助在人工智能時代進行邊緣端應用。
邊緣解決方案有多種切入點,如NEXA AI的開源模型Octopus V3,是一個在邊緣上運行的生成式AI語言模型,有助于拓寬AI快速發展的方向。此外,邊緣計算在開源層面上的靈活度也是一個優勢。
數據隱私問題包括模型安全、Cloud Network安全和數據隱私。從芯片層進行模型安全保護,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以及聯邦學習和數據加密等都是創新機會。
總之,今年與去年相比,對人工智能的期待變得更加現實。去年關注的是模型和算法的表現,今年則關注大規模產業應用和成本控制。
所以這里面我列了幾個分享的內容:
第一,作為初創企業,要清楚競爭和合作的市場前景,找到好的生態平臺支持成長。
第二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非常關鍵。回顧之前提到的,硅谷的C端市場有80%到90%的機會被大公司所主導,整體而言,在人工智能的創新領域,大約70%的優勢機會同樣掌握在大公司手中。然而,即便如此,剩下的30%機會相比互聯網時代仍有十倍到二十倍的增長,這依然代表著一個巨大的市場潛力。
第三個數據質量和多樣性也很關鍵。尤其是現在模型可以越做越小,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針對特定任務去打造小模型,數據的質量比數據量更重要,定義數據質量的時候,還有數據多樣性也很關鍵。
最后一點,基礎設施是關鍵,因為它決定了人工智能應用的成本,而大規模的應用成本是商業考量的第一要義。
但好處是我們才剛剛開始。無論模型還是基礎設施的挑戰,都是機會。

現在身處硅谷,我經常跟我的合伙人開玩笑講,就像每天有一個小的驚喜的糖果等待著我們,也很高興能在硅谷這個創新前沿與優秀的企業家合作,希望通過分享促進更多交流,期待未來在硅谷見到更多國內外企業家。
— 完 —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