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破裂!雪佛龍液化天然氣工廠開始罷工歐洲天然氣再度飆升
9月8日訊(編輯 牛占林)當地時間周五,能源巨頭雪佛龍與澳大利亞工會在談判中未能就工作條件和薪酬達成協議,兩家主要液化天然氣廠工人正式開始罷工。罷工消息傳出后,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飆升7%。
澳大利亞工業仲裁機構公平工作委員會的網站顯示,工會和這家美國能源巨頭之間沒有安排進一步的談判。雙方在包括工資、職業安全、輪班制度以及加班等問題上存在明顯分歧。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其主要買家在亞洲。圍繞雪佛龍戈爾貢和惠斯通天然氣生產項目的工資和工作條件糾紛支撐了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因為交易商擔心澳大利亞供應量的減少會加劇天然氣供應缺口。
雪佛龍發言人當天表示:“不幸的是,在公平工作委員會舉行了多次會議和調解之后,我們在關鍵條款上仍存在分歧。”該公司表示,它是本著誠意進行談判的,但工會要求的條款“高于”業內其他公司。
由兩個工會組成的離岸聯盟發言人Brad Gandy則回應稱,該聯盟“真誠地”同意進行調解談判,但5天過去了,雪佛龍幾乎沒有任何讓步。
Gandy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雪佛龍的行為是不合理的,甚至完全是不尋常的。離岸聯盟成員呼吁他們改變策略,以便解決這一爭端。”
工會表示,每日停工時間可能長達11小時,預計將持續到9月14日。屆時,如果有關工資和工作條件的持續爭議仍未解決,可能會舉行為期兩周的全面罷工。
不過,工會警告稱,如果沒有稱職的人員在停工期間進行交接,液化天然氣工廠將不得不關閉。
能源分析師Saul Kavonic表示,周五的罷工似乎是為了給雪佛龍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其達成協議,而不是為了對生產造成實質性影響。他補充說:“完全關閉這些設施是不可能長期發生的,因為這將導致西澳大利亞州的能源危機,政府將會進行干預,以阻止任何罷工。”
還有分析師表示,雪佛龍液化天然氣工廠的生產中斷可能會導致液化天然氣現貨市場的競爭加劇,一些通常運往歐洲的貨物可能會轉向亞洲。自俄烏沖突以來,歐洲國家變得更加依賴這種燃料。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