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周鴻祎預測2024年大模型趨勢:多模態能力將成為國產大模型標配

周鴻祎預測2024年大模型趨勢:多模態能力將成為國產大模型標配

新火種    2024-01-06

人工智能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應邀走進清華大學,與清華校友和訪問學者等交流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交流中,周鴻祎對2024年大模型發展預判指出,大模型不會被壟斷,不會像操作系統一樣全世界只有幾套,其發展路徑更像電腦,未來會無處不在。其次,明年大模型一方面追求“大”,另一方面也會追求“小”。小規模的大模型將很快搭載在手機和各種物聯網設備上,而不僅工作在云端。尤其是智能汽車,明年可能部署更多大模型。

此外,隨著GPT-4、Gemini等大模型在多模態上的發力,未來國產大模型也將標配多模態能力,不僅能看懂文字,還能看懂圖片、視頻,聽懂聲音。他認為,大模型在中國的發展方向是產業化、垂直化,明年會涌現許多真正的垂直大模型,政府、企業將結合自身私有數據訓練垂直大模型,證明大模型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最后,周鴻祎判斷,明年大模型的文生圖、文生視頻等AIGC能力會得到突破性的增長。至于明年是否會產生新的C端殺手級應用,還有待觀望。

——AI大模型是一種新的智能計算范式

超大規模智能模型,簡稱大模型,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新的人工智能計算范式。和傳統AI模型相比,大模型的訓練使用了更多的數據,具有更好的泛化性,可以應用到更廣泛的下游任務中。按照應用場景劃分,AI大模型主要包括語言大模型、視覺大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等。業界典型的自然語言大模型有GPT-3、源、悟道和文心等。視覺大模型也已廣泛應用于自動駕駛、智能安防、醫學影像等領域。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以文生圖技術也迅速發展,AI內容生成(AI Generated Content,AIGC)已成為下一個AI發展的重點領域。

——AIGC在各行業滲透度分析

目前,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以及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化場景向元宇宙轉型,人類對數字內容總量和豐富程度的整體需求不斷提高。AIGC作為當前新型的內容生產方式,已經率先在傳媒、電商、影視、娛樂等數字化程度高、內容需求豐富的行業取得重大創新發展,市場潛力逐漸顯現。與此同時,在推動數實結合、加快產業升級的進程中,金融、醫療、制造、工業等各行各業的AIGC應用也都在快速發展。

據IDC,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滲透度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互聯網、金融、政府、電信和制造。另外,AI為自動駕駛、交通物流所賦予的價值也不容忽視,據預計,AI為交通領域創造3800億元的經濟價值。

——AIGC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我國2023年AIGC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170億人民幣,2023-2025年是我國AIGC產業市場規模增長的第一階段,增長率維持在25%左右,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約260億人民幣。2025年開始,由于行業生態完善(特別是底層大模型完成對外開放),應用層蓬勃將帶動產業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70%。預計2027年我國AIGC產業規模超600億人民幣,2028年開始,AIGC產業將延展出完整產業鏈,并在商業化場景上持續拓寬加深,深入變革行業。2028年起,我國AIGC產業規模將持續保高速增長,2030年市場規模超萬億。

展望后市,西南證券認為,計算機行業典型的供給決定需求的行業,下游信息化需求與IT資源供給的成本、效率、易用性呈正相關,AIGC所帶來的創新紅利遠未釋放完全,更廣闊的機會仍在孕育當中。

《2024 AIGC應用層十大趨勢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企業將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上投資160億美元,到2027年,支出預計將超過14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70%,幾乎是同期全球IT支出年復合增長率的13倍。AIGC的創新商業模式也將不斷出現,到2024年,全球2000強企業的33%將利用新商業模式,使AIGC的貨幣化潛力翻番。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