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前景廣闊拓斯達持續夯實產業鏈鏈主地位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其中,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29萬臺,占全球裝機量的52%。同時,報告預計202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110億美元,2021—2024年CAGR約15.3%,全球占比達到50%。
作為長坡厚雪的賽道,諸多企業紛紛入局工業機器人領域。其中,拓斯達(300607)歷經十數年深耕,打造出以核心技術驅動的智能硬件平臺,形成工業機器人、注塑機、數控機床三大業務布局。尤其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拓斯達是為數不多將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本體+下游自動化應用全產業鏈打通的公司。
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中國雖然是機器人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國產機器人市場占有率始終不高,產業基礎薄弱。一些關鍵零部件雖取得突破,但未形成系統集成的配套能力。
為實現突破,拓斯達大力加強研發。過去三年,拓斯達研發投入合計超過4.32億元,且2022年研發人員數量占比高達45.63%。憑借對研發的重視,拓斯達圍繞控制器、伺服驅動、視覺系統等核心底層零部件及核心產品不斷取得突破,實現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控制器方面,拓斯達TMCR系列機器人控制器平臺目前已批量應用于SCARA、六軸、Delta等工業機器人,并發布可供用戶二次開發的軟件平臺RobotLab。伺服驅動方面,拓斯達機械手五合一伺服驅動器和三合一伺服驅動器處于批量量產階段,液壓驅動器領域也在穩步推進中。視覺系統方面,拓斯達亦保持高度重視,持續進行更新迭代升級。
且自有核心零部件在保證性能、質量的前提下有明顯降本效應,拓斯達產品競爭力顯著提高,大客戶開拓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前三季度,拓斯達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實現快速發展,收入同比增長36.4%。為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拓斯達不斷加快新產品研發,SCARA機器人、六軸機器人產品線進一步豐富。
2023年上半年,拓斯達新增4款SCARA機器人機型,適用于3C、包裝、新能源等領域。TRH010-800-400-S、TRH010-1000-400-S機型著重輕量化及速度加速度平衡處理,特別適合于高節拍場景。TRH010-800-400-H、TRH010-1000-400-H機型具有重載高剛性,特別適合于負載較重偏心較大的應用場景。
在六軸多關節機器人方面,拓斯達對公司產品結構進行了整體優化,同時新增兩款型號R910-10-S和R184-20-M,實現核心機型精準切入。新款產品最大負載分別為10kg和20kg,可應用于汽車、3C、新能源等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拓斯達成功入選廣東省工業智能機器人產業鏈及東莞市智能機器人產業鏈鏈主,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拓斯達將持續帶動并受益于機器人產業的集群發展。
下游需求持續釋放
在國產工業機器人產品競爭力的崛起下,國產替代的潘多拉魔盒也已經開啟。受益于新能源產業發展及疫情下交付需求帶來的發展窗口期,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持續提升,據MIR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大幅提升,但占比僅為43.7%,拓斯達這類國產品牌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在下游市場方面,我國鋰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鏈具備全球競爭力,擴產需求旺盛、技術迭代快,新建廠房及產線改造帶動工業機器人需求旺盛,已成為近幾年工業機器人增長最快下游之一。今年以來,拓斯達在光伏領域的客戶開拓成效顯著,僅1—7月光伏客戶訂單總額超12億元,約為去年全年的2.4倍,客戶包括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陽光電源等光伏巨頭。此外,在持續復蘇的3C領域,拓斯達訂單穩步增加,成功開拓包括立訊精密、富士康、伯恩光學、華勤技術等企業在內的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自動化行業周期拐點將至,周期同下游需求共振,拓斯達業務有望持續受益。除工業機器人外,公司工業母機、注塑機均是產線自動化的重要載體,在汽車、新能源、3C制造等行業內快速放量預期確定性極強??梢灶A見的是,拓斯達通過持續研發+高自供率+產品齊全+正確的市場定位及銷售策略不斷積累壓縮的彈簧勢能即將轉化為動能,有望實現戴維斯雙擊。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