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門:探索建設區域人工智能數據處理中心周鴻祎預測2024年文生圖、文生視頻將獲得突破性增長
財聯社|元宇宙NEWS 12月29日訊 今日新鮮事有:
八部門:探索建設區域人工智能數據處理中心 促進人工智能賦能傳統制造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推動產業園區和集群整體改造升級。推動國家高新區、科技產業園區等升級數字基礎設施,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共享制造模式,實施整體數字化改造。以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引領,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促進資源在線化、產能柔性化和產業鏈協同化,提升綜合競爭力。探索建設區域人工智能數據處理中心,提供海量數據處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開發等服務,促進人工智能賦能傳統制造業。探索平臺化、網絡化等組織形式,發展跨物理邊界虛擬園區和集群,構建虛實結合的產業數字化新生態。
周鴻祎預測2024年大模型走勢:文生圖、文生視頻將獲得突破性增長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清華大學活動上表示,小規模的大模型將很快搭載在手機和各種物聯網設備上,而不僅工作在云端。尤其是智能汽車,明年可能部署更多大模型。此外,明年大模型的文生圖、文生視頻等AIGC能力會得到突破性的增長。至于明年是否會產生新的C端殺手級應用,還有待觀望。
螞蟻集團開源國內首個醫療??仆评頂祿?/p>
螞蟻集團官微宣布正式開源國內首個醫療專科推理數據集,這將提升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專業性。數據集由訓練、驗證、測試三部分組成,包含2132個問答對,每個問答對由醫生根據臨床經驗編寫的問題、專家提供的回答以及用于幫助推理的上下文構成,病種覆蓋了97.6%以上的泌尿科就醫人群,能真實復刻診療場景。
專家:應提前夯實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適度超前發展超大規模算力和超快訓練速度的智能算力平臺
據中證報報道,隨著ChatGPT的問世,人工智能行業迎來百模大戰。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相繼推出各自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時,中國企業積極布局大模型賽道。目前,國內至少有130家公司研究大模型產品。有專家表示,在政策的推動下,2024年AI產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算法進步、算力需求變化、應用場景落地和拓展有望同步推進。應提前夯實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適度超前發展超大規模算力和超快訓練速度的智能算力平臺。
資本助力AI賦能 人形機器人加速走出實驗室
據上證報報道,近百年來,行業幾經沉浮,人形機器人逐漸跳出科幻電影,躍進現實世界。而2023年,無疑是人形機器人發展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年:“科技狂人”馬斯克帶著Optimus強勢亮相,“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登陸資本市場,傅利葉智能GR-1開啟預售并實現小批量交付,諸多車企和手機廠商爭相跨界入局……不只是產業界的“群雄逐鹿”,人形機器人還迎來了政策端的力挺。2023年下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三次提及人形機器人,并印發了“史上最重磅的文件”——《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框定方向,助推產業鏈生態日臻完善。展望即將到來的2024年,盡管各家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的步調、節奏有所不同,但“引入大模型”“推進商業化”“降本”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必答題”。前路或許多艱,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產業鏈集體發力與政策端強力加持的雙重共振之下,更多人形機器人將走出實驗室,“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信證券:從“AI+產品”到“產品AI化” 有望成為2-3年維度的成長主線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AI躍升至2.0時代,隨著大模型進入“輕量化”、“多模態”時代,以云端作為AI大腦,邊緣端和終端作為小腦的混合AI料將成為技術發展主線。我們認為,AI大模型落地成為終端出貨成長的新動能,產業曲線兩端將率先發力,其中硬件算力端(SoC、存儲)、終端品牌將有望核心受益,零組件及組裝中部分環節如傳感器、電池、散熱結構件等部分有望受益。我們認為當前各類AI終端應用仍未達到成熟階段,接下來一年重在軟硬件適配和產品打磨,從“AI+產品”(出貨量提升)到“產品AI化”(量價齊升),有望成為2-3年維度的成長主線。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