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年終盤點:從巨頭狂舞至群鴉盛宴“最佳分析師”嘆息認錯
12月25日訊(編輯 史正丞)對于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麥克·威爾遜而言,2023年的美股市場可謂是充滿了五味雜陳的驚喜。
在去年底拿下《機構投資者》雜志年度最佳美國投資組合策略分析師的桂冠后,這名美股的“超級大空頭”豪邁預測標普500指數將在2023年初先跌20%,年底再回到3900點,結束一整年瘋狂的旅程。
從某種程度來說,威爾遜至少有一點沒說錯:2023年的美股的確很瘋狂,而且是從頭瘋到尾。
2023年的1月,標普500指數漲6.18%,創2019年后最大的1月漲幅;納斯達克指數漲幅達到10.68%,更是2001年以來的“最強1月”。
此時威爾遜并沒有氣餒,繼續堅稱“企業利潤衰退將成為美股噩夢”。就在銀行業雷聲漸起,美股市場掉頭向下,朝著空頭們歡呼雀躍的方向前進時,一名程序員在直播中對著筆記本上拍了一張網站草圖的照片,隨后一個神奇的程序便吐出了網站代碼。
在這一刻,人類文明站上了新的高度,美股空頭也墮入了至暗時刻。
經歷乏味且單調的連續5個月上漲后,7月底時標普500指數已經從4000點來到了4600點。在這個時間點上,威爾遜真誠地向客戶們表示“我錯了”,錯誤估計了形勢,錯過了這一輪將2022年全年跌幅抹平的上漲。
需要給威爾遜正名的是,哪怕是在7月底,他給今年年底的標普500指數點位預期依然是3900點。
在威爾遜做出這個判斷兩天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升堂,敲出了今年的最后一次加息。伴隨著美國通脹重新加速,以及“加息更高、持續更久”的威懾,疊加中東的“十月驚奇”,美股進入了連綿不絕的下跌,10月底時標普500指數又回到了4100點,看起來威爾遜即將上演“王者歸來”。
10月底,通過1667家機構和4218名專業投資人的票選,威爾遜再度問鼎《機構投資者》雜志的年度最佳美國投資組合策略分析師。
后面兩個月發生的事情相信大多數投資者還能依稀記得:隨著美國通脹數據持續下降,美聯儲官員的口風也愈發緩和,市場對于明年降息的預期也愈發高漲;最終的“絕殺”來自于12月13日的鮑威爾本尊,一口一個“降息”引爆了美股多頭的狂歡之日。
最終,威爾遜正式跳入了多頭軍團。他在12月18日的報告中寫道,如果美聯儲更加關注經濟的持續增長勝于過度擔憂通脹目標,那將增加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對于股市來說是一個看漲的結果。
曾經的美股大空頭也保留了些許“最后的倔強”,他在這份報告中給標普500指數2024年的目標位定在了4500點,較目前的位置仍有5%的跌幅。
截至12月22日上周五收盤,標普500指數全年從3853.29點開盤,最新的收盤價為4754.63點,全年漲幅超過23%。“美聯儲觀察”工具也顯示,美聯儲到明年底降息125-150個基點的概率超過70%。
在2023年美股市場的草蛇灰線中,已然清晰浮現出不少即將在2024年展開推演的謎題。這一切,都要從今年漲得最好的那些股票說起。
“七巨頭”傲然領跑 群鴉盛宴爆裂迸發
從Finviz的“標普500指數漲幅地圖”中不難看出,哪怕是擠在上百只股票中,以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特斯拉、Meta和英偉達為代表的“magnificent 7”依然是最閃耀的那幾只股票。
橫向對比,標普500指數的總市值年內累積上漲近7.6萬億美元,這7家就占掉5.2萬億。
如果沒有年末這一波普漲行情,去掉“七巨頭”的美股大盤指數,有很大概率會處于下跌的狀態。當然,美股的小盤股指數也走得極為爆裂,從11月降息周期升溫開始,羅素2000指數在短短不到兩個月里完成了“跌破年內新低”到“漲出年內新高”的壯舉。
市場對科技成長股的狂熱,大致來自于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在過去一年里飛速迭代成長。但問題在于,除了英偉達這樣業績持續暴增的個例外,科技巨頭們的利潤數據在過去一年里并沒有實質性的提升,股價的上升更多反映出估值的走高,并非業績的提升。
即便按照未來一年的利潤預測來計算,蘋果和微軟的滾動市盈率也已經接近30,特斯拉和亞馬遜更是分別超過60和40,反倒是英偉達23倍的PE看起來更“健康”一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投資者非常熟悉的“巴菲特指標”——美股總市值/美國GDP也正在悄悄地向著歷史高位前進。
考慮到這么高的估值和市值,疊加歐美經濟體至少在未來半年里將維持經濟緩步走弱為基調,今年志得意滿的科技龍頭,是否有可能成為明年美股市場的“難以承受之重”呢?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的首席投資官Lisa Shalett表示,現在美股市場的估值水平已經到了“不容有誤”的狀態,投資者對2024年的通脹、經濟增長、勞動力市場和企業利潤率抱有很高的期望。盡管分析師對盈利預測持悲觀態度,投資者仍愿意為美國股票的高額估值買單。然而,經濟放緩和可能的衰退或許會給企業利潤帶來壓力,并對資產價格產生影響。
今年還有這些精彩片段...
銀行業危機:巨頭的盛宴
隨著與幣圈關系密切的Silvergate 銀行今年3月宣布清盤,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接連倒下。在“美國金融委”的強力介入下,這場危機僅僅延續了數周,以摩根大通收購第一共和銀行,以及大洋彼岸的瑞銀收購瑞信告終。
在此期間,一大批儲戶對精品區域銀行的印象幻滅,紛紛將資金轉向了“大而不能倒”的巨頭們。
單單從股價表現來看,這場危機對于銀行業巨頭構成多大的利好呢?摩根大通的股價差不多斷斷續續漲了一年,年內累計漲幅超28%;拿下瑞信后,瑞銀美股今年的漲幅更是高達67%。
減肥藥與新冠藥“擦身而過”
過去三年,美股市場的投資主線里一直都有“藥”——前兩年是新冠疫苗和Paxlovid,近兩年逐步切換成GLP-1減肥藥的天下。
在2023年,禮來的市值上漲接近2000億美元,諾和諾德美股的市值也增加了1600億美元,與之相對的是輝瑞市值跌超1000億美元,也是今年美股跌得最慘的股票之一。
比特幣的“起死回生”
隨著2022年一連串暴雷,標志性人物接連跌落神壇,2023年初的加密貨幣市場大致處于緩慢復蘇的狀態。轉折點出現在今年6月,全球ETF巨頭貝萊德正式提交了設立現貨比特幣ETF的申請,隨著這件事情看起來越來越有希望,比特幣的價格也從2.5萬美元漲至4萬美元,不出意外應該是年內漲幅最驚人的大類資產。
在美股市場中,有一家名叫MicroStrategy的軟件開發公司多年來一直充當著“比特幣ETF”的作用。截至最新的季報,這家公司手里一共擁有174,530個比特幣,對應最新價值76億美元,公司的最新市值為96億美元。截至上周五收盤,MicroStrategy的年內漲幅達到337%。
2024年關鍵詞:慢
隨著2024年美國經濟勢將逐步放慢,意味著大多數上市公司至少要經歷大半年利潤放慢的時期,這也是明年來自市場內部的最大不確定性。
由于美聯儲12月中旬轉向的幅度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所以近兩周策略師們也在一片慌亂中更新對2024年美股的預期。以下為截至12月19日多家主要機構對未來12個月標普500指數的點位預期。
十五家機構預測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大概都在4850點附近。好消息是這代表著大多數機構都認為標普500指數有望在不遠的未來突破歷史新高(前高為4818.62點),壞消息是目前標普500指數已經漲到4574點,意味著多數分析師給明年的預期最高只有可憐的2%......
根據當地媒體的歷史統計,從2000年開始,每年1月初的時候主要機構分析師對標普500指數年內漲幅預期值的平均數為8.3%,所以2%的數字本身就說明了許多問題。
當然,如果股民們真的相信這樣的觀點,不如直接購買一年期美債,近幾天對應的年化收益率也能接近4.9%呢!
從宏觀環境來看,2024年也是放慢并積蓄能量的一年。
花旗財富管理的首席投資策略師Steven Wieting在2024年展望報告中給出了“放慢、然后增長”(Slow then grow)的總結。他預期全球多數經濟體都將在2024年迎來一定程度的放緩,但不會出現市場最擔心的“同步崩盤”。全球經濟將在2025年重回經濟增長的軌道,投資者們也將從上市公司對2025年財報預測的上升中感受到這一點。
花旗預期,美國經濟在2023年增長2.4%的背景下,增速將在明年放緩至1.6%,并將在2025年回升至2.6%。歐元區的經濟增速也將處于“跌而不破”(0.5%→0.4%)的狀態,并在2025年回升至1.3%。
對于明年的美國而言,還有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外部不確定性——美國大選。由于這兩年我們一直在“見證歷史”的狀態中,所以歷史數據也只能僅供參考。
從美股的角度來看,大選往往與地緣政治的變盤有關,其本身不太可能成為股市的重大利空。
從1964年美國總統大選開始,標普500指數在大選前12個月里,僅僅在2008年因為撞上次貸危機出現下跌,其余所有年份全部錄得上漲,包括2016年特朗普勝選那次。從自然年的表現來看,過去60年里也只有2000年和2008年出現“大選年標普500指數下跌”的狀況。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