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專家展望:新能源車將進入千萬輛級時代競爭更激烈、技術融合加速跑

專家展望:新能源車將進入千萬輛級時代競爭更激烈、技術融合加速跑

新華財經    2024-01-03

  新華財經上海12月28日電(記者王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即將進入千萬輛級時代。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27日展望2024年車市時表示,預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有望達到1300萬輛,增速約40%,整體滲透率超過40%,乘用車領域單月滲透率有望超過50%。

  規模上臺階出海加速跑

  “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會保持高速增長,對國內經濟‘壓艙石’的作用更加凸顯,中國將進一步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風向標’。”張永偉預計,2024年汽車類零售額將突破5萬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突破2萬億元。產業發展將持續拉動基礎設施、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汽車智能化等領域的投融資。新能源汽車愈發成為當前全球經濟、貿易、技術、供應鏈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

  張永偉表示,中國將繼續保持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地位,預計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2000萬輛,中國仍將貢獻全球銷量的60%。

  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將延續崛起勢頭,出現新的全球品牌,預計將新增1至2家企業進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

  2024年是定義下一代汽車產品的關鍵階段,中國市場、技術、平臺的因素將發揮重要作用,引領全球產業轉型發展方向。

  中國還將加速成為全球汽車供應鏈中心。張永偉預計2024年中國動力電池及材料出貨量仍將占全球50%以上,并將通過全球合作和海外產能布局加速落地,產業鏈優勢地位進一步提升。

  海外市場繼續發力,張永偉預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海外銷售規模將突破180萬輛(不含海外生產),增速達50%,占整車出口的比例達30%。

  出海方式方面,“銷地產”及技術合作等多元模式進入加速落地期:如國內生產+貿易出口模式、貿易+本地化建廠模式、股權合作+海外渠道模式、國內生產+海外品牌模式。

  競爭:更激烈

  激烈的價格競爭是2023年車市關鍵詞,2024年市場競爭可能更加激烈。

  從大格局看,國家與國家間的競爭將進一步深化,區域競爭格局加速分化,新汽車產業集群迅速崛起,汽車鐵銹地帶有擴大風險,新能源汽車百萬輛產量和千億產值成為基本門檻。

  “企業競爭角度,明年市場格局遠未定型,進入深度重塑。”張永偉表示,明年一定是大浪淘沙的關鍵時期,行業洗牌會加速。2024年將迅速出現一批百萬輛級別企業和品牌,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呈現出“強者恒強,分化加劇”的局面。

  市場將進入新競爭模式,比的是看誰跑得快,看誰能抗壓。企業將面臨新車型密集發布、產品迭代速度加快、消費者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發展環境。

  “2024年新車型會密集發布,證明市場足夠大,也證明競爭足夠激烈。新車型生命周期加速縮短,過去一輛車賣10年,現在一輛車能賣2年算很好了,單車銷售規模已經不再是企業重要的目標。”張永偉表示,燃油車時代,企業4年出一款新車,如今汽車開發周期進入了類似半導體行業的“摩爾時代”,即12個月到18個月必須推出新產品投放,比拼創新速度。

  激烈的競爭必然帶來淘汰,汽車產業發展進入存量結構調整期,表現為整車產能進入調整階段,傳統車產能油改電是重點任務;產業鏈方面,明年是電池產能釋放期,電池一定會面臨比較突出的供給矛盾,汽車芯片行業也將進入寬松階段,意味著部分設計公司可能被淘汰;汽車產業的并購重組將增多。

  技術融合:加速跑

  2024年,汽車標志性技術和產品將繼續突破,汽車與ICT、能源等產業融合速度加快。

  張永偉表示,2024年技術突破將持續,標志性產品、標志性技術會不斷涌現。比如動力電池創新性技術逐漸進入兌現應用期,固液混合電池繼續出現,800V高壓快充車型迎來放量,國產汽車芯片會加速上車。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推動汽車行業智能制造升級。

  智能化技術加快產業化落地,單車AI算力快速提升;智能駕駛應用路線逐步清晰。2024年L2級及以上輔助駕駛滲透率有望達55%,2024年NOA滲透率將超過10%,城市NOA落地節奏、覆蓋場景、用戶體驗將成為車企差異化競爭點,L3級自動駕駛開啟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有望在未來3至5年內實現商業化落地,L4級Robotaxi由測試走向常態化收費試點。

  “汽車和ICT信息通訊行業、能源行業的融合會進入到深度融合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張永偉說。目前中國前十手機品牌均有汽車業務布局,前100家芯片設計企業中超過50%進入汽車領域。汽車作為集成者、先導者帶動多行業發展成為中國產業發展新特征,技術融合變為中國產業發展新優勢。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