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時代潮頭,當執牛耳”——華安證券人工智能產業峰會暨春季策略會在合肥舉行

“時代潮頭,當執牛耳”——華安證券人工智能產業峰會暨春季策略會在合肥舉行

新火種    2023-09-21

3月1日-3日,由華安證券舉辦的“時代潮頭,當執牛耳”為主題人工智能產業峰會暨春季策略會在安徽合肥進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科大訊飛、阿里、商湯科技等企業代表共聚一堂,探索AI融合發展新模式。

AI探索無止境

今年以來,ChatGPT引發新一輪關于人工智能的浪潮,進一步打開了AI應用市場空間。論壇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認為,ChatGPT主要是在數據清洗、人工標注反饋和整體系統工程優化方面取得了進展,從而讓整體效果看上去比之前的系統取得了飛躍。

鄭緯民院士提出,ChatGPT為很多行業處理相關職業的自動化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其仍然是處于發展初期。目前,ChatGPT具有檢索和對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因此初期可以作為各種職業人士的輔助,但要全面替代相關職業,還需要對輸出結果的可信度和可解釋性進一步提升。以自動駕駛作為類比,輔助駕駛已經得到廣泛使用,但是全自動駕駛還需要假以時日。

活動中,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在經過這些年的應用探索后,產業化落地已經初具規模。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認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加快核心技術開發和應用場景探索,科技巨頭開發各具特色的計算架構與系統,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實現自主可控,其中包括寒武紀、華為等企業的AI芯片已經用于構建大型推理和訓練平臺,能夠支撐產業化應用,隨著AI算法框架的多元化發展,國產框架市場份額逐步提升。

展望未來,專家認為應該繼續堅持“科技引領、系統布局、市場主導、開源開放”,統籌推進人工智能發展與安全,繼續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人 工智能賦能各行業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論壇中,華安證券研究總監、研究所所長尹沿技從資本市場進一步剖析了人工智能,以及ChatGPT爆火現象背后的產業邏輯。

image尹沿技認為,ChatGPT緊扣了資本市場人工智能板塊,包括整個科技創新板塊都得到非常大的漲幅,這也體現出資本市場對這個行業有非常高的預期,引導了資金和資源向這個板塊流入。全面注冊制實施后,也在引導科技創新行業和人工智能行業的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論研究不斷突破后,下一步的關注點或許又將回到各行各業本身,而資本市場在其中又發揮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礎層包括計算硬件(芯片、網絡設備等)、數據和云計算;算法層有神經網絡、遺傳算法、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等;到基礎層,人工智能表現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到最終的應用層,則可以落地到醫療、金融、教育、交通、工業、互聯網等多個方面。

尹沿技認為,人工智能的核心克爭力在于海量數據的積累。2010年開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4G、5C、Iv6等通信技術發展,為萬物互聯時代帶來海量的數據。

時代的變化正在轟轟烈烈進行中,其中更是孕育到巨大的投資機會。尹沿技表示,過去的土地、勞動力等是生產要素,現在“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秦;依托數據將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新經濟企業的市值有望超越傳統企業,成為中國未來增長的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安徽省科技廳牽頭下,華安證券私募投資基金子公司華安嘉業獲得省人工智能主題基金管理機構資格,成為安徽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首家獲批組建的主題母基金管理機構。

據了解,目前,母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冊、首期募資及協會備案工作,子基金遴選與盡調工作正有序推進,子基金認繳規模達170億元。母基金儲備重點擬投項目80余個,通過“基金+招商”創新打發,推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吸引龍頭企業、優秀人才、優質團隊來皖落地發展,促進人工智能企業科技成果轉化。

資本市場助力產業化落地

此次活動還同時舉辦多個分論壇,更進一步討論到人工智能與機械、電子、醫藥、化工新材料的融合。“始于算法,高于算法,”尹沿技認為,從元宇宙到大制造,AI應用賦能實體經濟,實現“人工智能+”。

image華安證券新能源與汽車首席分析師陳曉認為,新能源車機系統智能化、輔助駕駛功能等,在應用層面都體現出智能化發展趨勢。在行業變革中,可以重點關注電子元器件、集成控制器等。從之前單一的控制器,發展到現在的區域性控制器,再往后到車用電腦等;芯片向集成高端芯片、輔助駕駛芯片等不斷發端。

醫療也是人工智能與社會民生相融合的重點領域。華安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譚國超表示,AI技術已經在醫藥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正在與醫藥行業深度融合。通過AI技術,醫藥行業可以更快、更準確地診斷和治療患者,同時也能夠更快地開發新藥,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目前,AI在醫療上清晰的應用業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AI+疾病檢測:AI技術可以通過大數據診斷和分析,提前對慢性病和一些特定的疾病進行預測,實現早期干預,從而節省治療成本,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例如,目前眼底檢查可以用于許多全身性疾病的監測和診斷,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血液病、顱腦疾病等等。而通過AI技術,眼底圖像可以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快速識別和診斷出潛在的疾病和異常情況,幫助醫生快速制定治療方案。

2.AI+新藥研發:AI技術可以幫助藥企加速新藥研發的過程,例如目前市場AI賦能藥物研發公司英矽智能,其方法可以提高成功率至少兩個百分點、節省時間40~60%,成本大幅下降。AI技術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非常有意義,可以更快地發現有效藥物,并將其投入臨床使用。目前,國際大藥企例如默沙東、安進、羅氏都已經把AI應用到藥物研發。通過AI研發藥物,實現成本有效降低之后,可能會有更多的靶點被發現,并提升研發效率。目前,行業已有AI研發藥物進展到臨床二期,如果未來藥物通過驗證并上市銷售,會讓市場對AI醫療有更全新的認識。

3.AI+醫療檢驗:AI技術可以在檢驗報告中直觀表現醫療數據和相關建議,幫助患者智能解讀,極大減輕醫生的負擔。例如,在血液檢測方面,AI技術已經能夠通過對血液樣本的分析,快速發現潛在的疾病和異常情況,為醫生提供更快、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譚國超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AI技術在醫藥行業中的應用也將會更加廣泛和深入。可以預見,AI醫療在走過10年左右的早期發展階段之后,下一階段應用爆發可能只需要5年的時間。通過AI技術,醫藥行業將會更快地開發出更加有效的藥物,并能夠更快地診斷和治療,提高醫療的效率和質量,幫助人們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健康。

在策略會中,專家還提到,在AI發展的浪潮中首先關注基礎硬件的發展。華安證券電子首席分析師胡楊表示,如果將AI比作摩天大樓,電子就是其中的鋼筋混凝土。AI的模型、算法、帶來的交互體驗,都是依托于電子硬件為基礎。熟悉的硬件比如服務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 AI的芯片,如CPU、 GPU等。面對需求的不同發展,底層的硬件是支撐。

此外,本次策略會還進行了機械分論壇,來自埃夫特、安徽合力等企業代表討論了國產品牌機器人發展之路,并聚焦智能制造,挖掘投資主線;在化工新材料論壇中,權威專家分享了AI如何賦能合成生物學、固態電池材料發展趨勢,以及MDI/HDI行業展望;在食飲論壇中,多位專家分享了后疫情時代白酒、調味品等行業的最新動態,發掘復蘇中的投資機會。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