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來了機器人“工友”
原標題:工地上來了機器人“工友”(主題)搬磚人變成按鍵者,拼體力變成比腦力(副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仕強
如今,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人員眾多、塵土飛揚、雜亂喧囂的傳統建設場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機器人被引入工地,智能建造成為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這也對傳統的體力勞動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和挑戰。從重慶主城區驅車一小時,就能抵達中鐵五局成渝中線重慶段智能預制場。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用于重慶段建設的所有預制構件都在這里生產。走進這座預制場時,記者看到,干凈整潔和井然有序取代了以往鋼筋扎堆、混凝土遍地的場景。“以前是人來干,現在是人操作機器干。”該預制場副總工程師陳敏敏說。工人減少了,產量提高了成捆的鋼筋隨著機器的轉動被拉直,然后被緩緩送進另一臺機器,各個轉軸開始運轉。機器好似長了無數雙手,將鋼筋制作成各種形狀的預制構件。
工人秦廣俊站在一旁,他的主要任務是把制作好的構件碼放進箱子中。“這臺機器叫數控彎箍機,一個小時就能制作2800個箍筋件。”干了十多年鋼筋工的秦廣俊指著機器介紹說,以前測量、切料、折彎等工序全靠人工,一個班組起碼十幾個人,現在操作機器一個人就能干完。探訪中鐵五局成渝中線重慶段智能預制場的過程中,“工人少”是記者最直觀的感受。“以前這種規模的預制場大約需要60個工人,如今20個工人就夠了。”陳敏敏說,盡管工人減少了,產量卻提高了。在預制場的另一端,幾臺機械手臂不斷揮舞,沉重的預制板模件被輕松地抓取并放上智能生產線。隨著機器運轉,鋼筋入模、混凝土澆灌、翻轉脫膜、清洗噴涂等流程全部實現了無人自動化。一張張預制構件很快被制作成型,在雙層子母車的運送下進入庫房。
工人呂樹葉告訴記者,傳統的預制構件建造,需要先人工攪拌混凝土,再用鏟子把混凝土澆入模具中。制作好的預制構件,也靠人工搬抬轉運,既費時又費力。現在只需要盯著機器,保證運轉正常就行了。“自從有了機器人,管理也更輕松了。”陳敏敏感慨道,以前的工地建設“指揮全靠吼,操作全靠手”,如今設置好程序和參數,工人只用按鍵,臟活、累活、險活等都可以交給機器去完成,工人的職業健康和產品質量都得到了極大保障。建筑行業刮起智慧風潮一塊200公斤重的玻璃,一臺機器人毫不費力地完成搬運和安裝;道路標線施工中最費時費工的放線環節,交給機器人就能快速完成;猶如一臺大型熨斗的全自動地坪研磨機器人,不僅打磨速度快,還能邊作業邊吸塵……
11月下旬,在重慶市涪陵區舉行的“中國建造慧享未來——首屆建筑機器人大賽”現場,來自18個省市70多家龍頭企業的建筑機器人展開了一場競技比拼。“以往,一塊幾百公斤重的幕墻至少要七個工人搬運安裝,用幕墻機器人則只用一人操作指揮。”渝建建筑工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江世永說,他們和重慶郵電大學聯合研發的這款機器人,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在現場,一款多功能隧道施工輔助機器人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據該機器人的研發團隊負責人介紹,隧道爆破完畢后,工作面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靠人工手持氣體檢測儀器進行檢測,需要工人24小時值班,勞動強度大。這款機器人可以當即進入采集各類氣體信息,搜集隧道的爆破情況,并通過數據傳輸在后臺形成模型。“國內建筑行業刮起了一股智慧風潮,‘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機器人幫你蓋房子’將成為現實。”業內人士表示,從建造走向智造已經成為發展趨勢。
去年11月,住建部公布了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名單,北京、天津、重慶等24個城市入選。試點城市將建設智能建造產業基地,發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建筑機器人、建筑產業互聯網等新產業,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傳統工人面臨改變與挑戰在中鐵五局成渝中線重慶段智能預制場,工人呂樹葉、秦廣俊都告訴記者,以前在工地上干活兒,總是又苦又臟又累,建筑工地有了機器人后,工作起來也更體面、更輕松,還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建筑行業。陳敏敏認為,建筑機器人的普及和應用,有利于解決建筑行業用工荒、老齡化等痛點,是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一個新賽道。不過,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引入工地,也給傳統體力勞動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和挑戰。“以前是憑經驗,現在要多學習。”呂樹葉說,機器人的引入也在倒逼自己去主動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方法。
陳敏敏補充道,隨著智能化機器的普及,傳統工人的工作職責也會發生變化,他們需要接受新技術的培訓和適應,學習如何與機器人協同工作,關注機器人的操作、維護和監控,以確保機器人正常運行并提高工作效率。業內人士指出,在傳統的施工作業被機器人代替的同時,會涌現出更多與機器人相關的行業和工作崗位,如機器人操作員、維護人員和編程人員等,建筑行業需要適應這種結構變化,培養新的技能人才。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