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L3級自動駕駛漸行漸近車廠迎戰特斯拉

L3級自動駕駛漸行漸近車廠迎戰特斯拉

第一財經    2023-12-25

  近日的2023全球自動駕駛峰會上,特斯拉將推出有重大更新的自動駕駛系統FSD V12,成為行業人士熱議的話題,業界預計這或將意味著自動駕駛技術面臨變革。

  此前有消息稱,特斯拉近期已向員工提供FSD V12,業內預計明年年初正式面世。該系統采取的端到端方案被學界和業界認為有望拔高自動駕駛層級,這或使L3(有條件自動駕駛)以上的競爭更激烈。

  國內智能駕駛企業則正推動L2(輔助駕駛)無限靠近L3,L2+或L2++的城市NOA(高級輔助駕駛)年末掀起“開城大戰”。廠商儲備技術的同時,近期國內L3、L4試點政策推出,為后續L3競爭再添一把火。

  “自動駕駛正在跨越鴻溝,即將步入早期大眾高速成長階段。”華興證券董事總經理、硬科技團隊負責人阮孝莉表示,自動駕駛L3、L4以上在中高端車型或逐漸成為標配。

  端到端方案漸近

  有望推動自動駕駛向更高級別上探的新技術正在路上。特斯拉FSD V12將率先應用端到端自動駕駛方案,業界認為端到端或使特斯拉更好實現L3。

  今年8月,特斯拉CEO馬斯克透露,特斯拉正在開發FSD V12的最后一塊拼圖“車輛控制”,該自動駕駛系統采用端到端方案,11月,特斯拉已向員工推送FSD V12。

  端到端方案在學界備受熱捧,這是一種從傳感器輸入信息,經統一的深度學習網絡處理后輸出自動駕駛規劃或控制結構的方案,與感知、預測、決策分開的模塊化方案相對。目前更多智能駕駛汽車使用的仍是模塊化方案,由上層模塊輸出結果,指導下層模塊運行。

  “(模塊化方案)每個模塊間串聯的是高度抽象的結果,可能是錯誤的,下一個預測模塊無法進行誤差修復,或需大量后處理或判斷來恢復誤差,效果也不一定很好,同時,每個模塊分別需要數據集,標注需求和金錢消耗非常大,分別部署對算力的要求也更高。”上海AI Lab浦駕OpenDriveLab團隊青年研究員陳立介紹,端到端則是一個聯合優化的產品,整個模型對上游誤差相對不敏感。

  此外,端到端方案可減少自動駕駛中人為設定的規則,通過一套大模型完成原本多個模塊的功能,更大程度發揮大模型效用。昇啟科技創始人兼CEO孫琪指出,模塊化方案在決策與控制部分目前仍以專家規則為主,通過專家系統進行人工調優,具有泛化能力弱的缺點,而基于神經網絡的端到端方案可通過自動化學習替代人工修改規則的方式。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視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鄧志東則表示,徹底的端到端是基于原生多模態視覺語言模型的一體化技術路線,端到端知識模型與驅動能進行復雜的邏輯推理與規劃,靠近人類思維與行為方式。

  雖然端到端方案實際應用中還未展現出匹敵模塊化方案的性能,但與人類思維方式接近、能解決模塊化方案難以窮盡Corner Case(長尾場景)和駕駛規則的缺點,使多名業界和學界人士認為,端到端可能成為更終極的自動駕駛方案,推動自動駕駛向L3、L4更高級別進化。

  特斯拉將是第一家落地端到端方案的車企,國內智能駕駛企業將很快面臨的是,隨著特斯拉加速進入中國,端到端自動駕駛方案可能帶來直接競爭。2021年,特斯拉在上海成立數據中心,特斯拉近期為中國車主的手冊更新FSD測試版功能說明,近期特斯拉回應FSD國內落地傳聞稱,確實在推進。

  記者了解到,應對特斯拉的挑戰,國內自動駕駛產業鏈已在部署端到端方案,包括針對端到端模型訓練中的仿真測試等。端到端方案的大模型訓練需要大量數據支撐,特斯拉在車端篩選邊緣場景(數據)供給云端AI模型訓練,形成數據閉環,基于特斯拉大量路面行駛的汽車,其在數據獲取上有優勢,國內自動駕駛廠商也在部署數據閉環。

  此外,端到端方案基于BEV(鳥瞰圖)+transformer架構,國內廠商也在布局這一架構,包括蔚來、理想、小鵬及多家產業鏈廠商,并以此推動NOA功能落地。地平線11月公開了智駕芯片征程6系列部分數據,該系列旗艦最高算力560TOPS,地平線芯片產品規劃與市場總經理尹凌冰向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端到端實現自動駕駛的背后,很重要的一部分是transformer先進算法框架,征程6系列在高效支撐transformer方面有深度思考并在算力上進行系統級支撐。

  L3加速到來

  2023年底,L2駕駛功能逐漸優化,L3加速到來。改變發生得稍顯突然,畢竟這一年里,因消費者感知不明顯、L3以上技術待突破等原因,L2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陷入同質化競爭,彼此比拼價格。

  德賽西威智能駕駛傳感器事業部負責人江伙紅能感受到市場變化,他表示,今年由于市場成本壓力,車企理性回歸,大算力產品受影響,但隨著大模型應用,對算力要求進一步提高,也將提升用戶體驗,高階智能駕駛已在路上。對消費者而言,對未來新汽車的預期已將高階智能駕駛放在重要位置。

  智能駕駛市場變化的標志性事件還包括9月底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新M7發布,這款搭載華為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意外掀起購買熱潮,不僅讓華為車業務“起死回生”,也促使業界審視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感知的變化。

  智能駕駛廠商加速提升L2級體驗。L2+或L2++的NOA從高速走向城區,車企掀起“開城大戰”。11月底,理想汽車CEO李想發文稱,原計劃年底NOA內測,改為12月城市NOA正式版覆蓋全國高速和環線及100個城市。隨后,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表示,小鵬15座城市的城市智駕開城,無圖智駕第二批27城12月也開啟公測。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也表示,城區NCA將于2023年底實現全國商用。

  L2級智能駕駛體驗優化的同時,政策層面也在推動自動駕駛“進化”。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阮孝莉解讀稱,首次在國家層面以試點形式推動L3/L4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明確各方角色和分工并允許一定程度試錯迭代,最重要的是明確了事故責任劃分,最大限度剝離駕駛員責任,有望促進使用者意愿并在供給端帶動新一輪技術研發和產品投放周期。

  智能駕駛邁向L3,車企直面特斯拉的競爭,在智能駕駛技術、大模型等領域開啟全面比拼。孫琪認為,接下來智能駕駛產業包括硬件、數據閉環等,競爭將不是彼此唯一的關系,更是產業合作共贏的關系。

  業內近期已在推動更深層次的合作。11月,華為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進一家新公司,該公司作為服務于汽車產業的開放平臺,對現有戰略合作伙伴車企及有戰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開放股權,長安汽車已有意愿投資,其他華為智選車合作車企也收到加入新公司的邀請。

  在智能駕駛領域布局較深入的華為向行業爭取更深入合作、擴大“朋友圈”,有業內分析認為或將拉動國內智能駕駛產業發展,應對未來來自特斯拉等車企的競爭。一名自動駕駛服務商高層人士向記者分析,華為新公司作為一個大平臺對整個產業鏈影響較大,將有更大力量整合感知、規控等產業鏈環節。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