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業那個有趣的靈魂走了
堅持做AI
12月16日,商湯官方發布訃告,商湯科技創始人、人工智能科學家、浦江實驗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享年55歲。
湯曉鷗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7月份舉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當時,湯曉鷗在演講中分享了他的三名學生王曉剛、何愷明、林達華在深度學習領域各自追夢的故事,并由此致敬道:“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在湯曉鷗手下做過博士后的顏水成(現任天工智能聯席CEO,昆侖萬維2050全球研究院院長)在悼念中再次追憶起師徒間的往事,認為正是湯曉鷗在過去二十年中培育了眾多杰出學子,如今這些學子們才有了“將中國計算機視覺從平原提升至珠穆朗瑪峰之巔”的可能。
在其主政期間,香港中文大學MMLab實驗室,一舉成為中國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黃埔軍校”,該實驗室也在2016年被英偉達評為全球十大人工智能先驅之一。日后的商湯一眾聯合創始人,幾乎全部出自MMLab,如商湯CEO徐立、商湯研究院院長王曉剛、副院長林達華等等。
跟現在AI火的一塌糊涂不同,在十年前AI比如今的“生化環材”更為冷門。據雷峰網報道湯曉鷗的學生徐東說,那時國內最火的領域其實是通信,他們同學一度最想去的是研究通訊技術的實驗室,因為有機會到UT斯達康(生產小靈通的公司)這樣的企業去實習,實習工資很高,一個月就能給到三千。而AI是冷門方向,大家對湯曉鷗正在研究的人臉識別、CVPR等更是毫無概念。
湯曉鷗游說人,不是跟人分析加入他的團隊后能做什么,而是告訴別人:你在未來能到達一個怎樣的、極其有吸引力的高度,并且告訴他們一條清晰可行的實現路徑。據說湯曉鷗游說王曉剛、何愷明等等青年加入他的團隊時,也都是類似的「套路」。而且,他看準的人才,會一遍一遍地游說,直到對方同意或再無可能。他把這些優秀的人聚在一起,還給了大家一種「是在為自己的前程奮斗」的感受,所以團隊出成果很容易。
湯曉鷗(左)和何愷明(右)
更神奇的是,在湯曉鷗選擇一條冷清的道路時,有李學龍、王曉剛、陶大程、林達華、徐東、曹亮亮等等一批中科大校友與他共闖華山,隨后又遇到顏水成、許春景、喬宇、李振國、歐陽萬里、何愷明、周博磊、羅平等等同路人繼承出新。他們走在了時代的前面,也得到了時代的饋贈:大多數從MMLab走出來的往日少年,都在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就問冕了院士、ACM Fellow、IEEE Fellow、AAAI Fellow等等頂尖科研榮譽,擔任中國多個企業的視覺AI掌門人,成為AI騰飛的中流砥柱。
在學術路上順風順水并不意味著商界也如此,商業是更為殘酷的淘汰賽。湯曉鷗說:“有人說創業就是痛并快樂著,我想跟在做的各位說:只有痛,沒有快樂。在國外創業的成功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做大的概率也就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在中國,得再減小十倍。”
他還當著馬化騰的面抨擊了當時國內科技領域站隊BAT的不良風氣:“你想想,前面有谷歌、Facebook,后面有一群小公司想著怎么山寨,頭頂還有(BAT)三座大山(全場笑),這種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實(創業者)已經很難再有機會了,大家其實壓力都是蠻大的,大家很早就去站隊。
馬化騰認為湯教授說笑了是段子手,湯曉鷗回應道:“我不是段子手,我是幽默(全場笑)。幽默是干什么的呢?幽默是看到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本質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可笑的一面,一個是更可笑的一面。其實我講的這些事情呢,大家真的可以笑一下,但笑完了以后我希望大家再哭一下。我們這個悲慘的現實實際上是很值得哭一下的。”
直到2021年上市,湯曉鷗身家達到534億時,很多人仍然對公司長期燒錢的財務、前途莫測的商業模式以及科學家主導的治理結構充滿質疑,后期的撤離更是明顯。在之前的采訪中,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合伙人宋春雨認為,這主要是產業對AI信心不足。他認為這是因為“AI四小龍”燒了很長時間也沒燒出正循環的商業模式,所以產業界開始擔心。而“AI是很復雜的技術,它的落地需要數據到訓練到應用部署的一條長鏈條”。
上市不是終點
在資本助推下,一眾AI公司于2020 年開始密集沖刺上市。每家公司都有著 “頂級學術會議與期刊” 發表論文的技術實力證明,但每家公司又都困擾于技術轉變為盈利的路上。依圖、曠視相繼中止上市之路。歷經12輪融資,拿下52億美元融資額的商湯,趕在2021年12月30日順利登陸港交所,成為“AI第一股”。2022年5月,云從成為國內第二家實現IPO的AI公司。
作為技術領航員的湯曉鷗,在商湯上市之際,正式卸任董事長職務,開始重新聚焦戰略研究。留給徐立等一眾門徒的,則是一個亟須擴大商業變現渠道,盡快扭虧為盈的商湯。根據財報,商湯旗下業務主要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其中又以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為重,兩大板塊對標傳統安防業務,但早已面臨重重壓力,既要想方設法從行業龍頭海康威視手中搶奪蛋糕,又要提防曠視、依圖、云從等同行競爭。
但這些舉措并未幫助商湯緩解資本市場的壓力。2022年6月30日,商湯股份迎來解禁后,商湯股價當天暴跌46.7%,總市值已經從高點超3000億港元,跌落至千億港元。元宇宙風口停歇后,深耕To B和To G業務的商湯,調轉方向開始進軍To C市場:2022年8月,推出首個家庭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元蘿卜SenseRobot” AI下棋機器人象棋版;2023年6月,“元蘿卜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圍棋版上線。
但上述種種努力,仍未能有效改善商湯的財務狀況。2018年—2022年,商湯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1.5億元、11.6億元、8.8億元、14.2億元和47億元。2023年上半年,商湯經調整凈虧損23.9億元。更糟糕的是,這些公司每年巨額的研發投入,非但沒有產生巨額回報,甚至一度出現僅研發支出就高過同期營收的狀況。
但所幸的是Chatgpt在今年大熱引爆了AI行業,商湯也從中得到了機遇啟發。大模型成為商湯自救的又一新希望。今年7月,“商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正式亮相,其中涵蓋了圖文、語音、視頻等多模型應用,包括有文生圖創作平臺“秒畫SenseMirage”,數字人視頻生成平臺“如影SenseAvatar”,3D內容生成平臺“瓊宇 SenseSpace”/“格物 SenseThings”等。
效果當然還是有的,在財報中,商湯花了不少篇幅講述了其在大模型和生成式AI產品的研發布局,并透露相關營收達到2.9億元,同比暴增670%。這似乎給此前苦于缺乏落地場景的商湯,帶來了新的機遇。
但面對行業領導者OpenAI都尚在持續虧損且未能建立起閉環商業路徑的現實,沒有湯曉鷗時代的商湯,究竟何時才能從虧損泥潭中抽身,仍充滿未知。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與其他提供大語言模型的企業相比,商湯在技術與人才、算力供給、資金等方面具備優勢。但與互聯網公司、華為、科大訊飛等相比,商湯在穩定的盈利模式和落地應用生態建設方面略有不足。
寫在最后
湯曉鷗的訃告還高度準確地概括了他的一生:“湯曉鷗教授是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杰出代表。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富有家國情懷和戰略眼光。他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矢志創新、勇擔重任,把全部精力奉獻于計算機科學研究,積極推動原創技術發展,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二十多年來悉心培養學生,桃李滿天下。他們將傳承湯曉鷗教授的精神和理念,在發展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有沒有實現他所講的星辰大海,有沒有實現商業正循環,將是下一代AI行業領導者們的目標。
參考資料:
55歲湯曉鷗猝然離世 來源:虎嗅
湯曉鷗,倒在了商湯最難的時候 來源:鳳凰財經
將港中文建成中國計算機視覺黃埔軍校的人 來源:雷峰網
商湯失去了導師 來源:盒飯財經
湯曉鷗和他未盡的AI迷局 來源:36氪Pro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行業那個有趣的靈魂走了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