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對話美圖高管團:AI大模型不是干掉設計師而是成為設計師超級助手

對話美圖高管團:AI大模型不是干掉設計師而是成為設計師超級助手

新火種    2023-12-20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文華

編輯 | 閃電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自AI問世那天起,社會上“XX行業要被AI替代”的論調便未停歇,“XX”之中,設計師首當其沖,畢竟一鍵美顏、一鍵動漫、一鍵設計等功能,看起來足以滿足不少用戶的需求。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12月10日晚,北京入冬以來第一場雪突然而至。次日一早,朋友圈的美圖一張賽過一張。在AI奔涌之下,不少AI愛好者將鏡頭下的雪后美圖與某知名AI公司聲稱的AI雪后美圖放在一起,并在朋友圈發起“二者孰美”的靈魂拷問。

在回復中,實景與AI作畫,幾乎平分秋色。

這很出人意料。因為在2023年初ChatGDP面市引發行業“地震”以來,國內眾多AI公司的文生文、文生圖還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短短數月,AI對于設計行業的改造著實讓人驚嘆。

在眾多玩家中,美圖作為典型的影像科技公司,無論是在戰略層面還是產品布局上,均將AI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而這也顛覆了外界對于美圖這家公司的認知。

以前,很多用戶使用美圖秀秀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滿足日常影像所需。這是外界認識美圖公司的重點窗口。但經過了十五年的發展,美圖已發展成為一家以“美”為核心、以人工智能為驅動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優秀的影像與設計產品,讓圖片、視頻、設計、數字人的制作變得更簡單,并通過美業解決方案助力產業數字化升級。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美圖公司早先布局,AI繪畫、AI動漫等功能被更多用戶認知和使用,并助推美圖App斬獲多國應用榜單冠軍。

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3半年大報告》顯示,美圖公司旗下美圖秀秀、美顏相機分別蟬聯2023半年度圖片美化、拍照攝影賽道第一名。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中國影像數字化行業研究報告》,從產品、技術、數字化、商業化和ESG五大維度綜合評測,美圖位列榜首。可以說,當下的美圖公司,早已從傳統的圖像處理軟件供應商,發展成為多元化影像、設計服務提供商。

在發展的歷程中,美圖公司對AI的深度探索愈發明顯。對于AI,其一直保持高專注度,技術壁壘不斷加固,并持續優化產品和服務,AI技術成為內功外化的契機。更為重要的是,美圖公司將相關技術加速進入生產力場景,挖掘高頻剛需,提升用戶付費意愿和水平,打破了“工具產品不賺錢”的魔咒。

近年來,美圖的發展可圈可點。

如美圖認識到影像和設計的強關聯性,在去年推出了美圖設計室,一年多的時間時,實現了飛速成長;去年11月,AIGC對于圖片的助力,展現出其在設計領域的巨大潛力,美圖將重點放在AI設計和AI視頻上,在不到半年時間將自研AI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升級至4.0版本。

相較于設計傳統工作的復雜性和較高的門檻,基于AI原生的工作流對設計行業最直接的影響在于簡化流程、降低門檻。

在美圖15周年生日會上,MiracleVision落地至電商、廣告、影視、動漫、游戲等諸多設計場景。而這些成果的背后,正是基于市場需求來反推其模型研發,反推美圖在產品技術上的投入。

近日,美圖與國內最大的設計網站站酷達成戰略合作的消息,同樣讓業界震驚。但同時,當外界足夠了解美圖公司時,又會覺得這是其發展過程的必然。

帶著這樣的欣賞與疑問,【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對話美圖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吳欣鴻及公司主要高管,試圖為外界還原一個更具體、更立體的美圖公司,以及其當下對于AI、對于設計,以及二者相結合之后,美圖公司與合作伙伴的機會點等。

以下是對話實錄(部分有刪節):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美圖在生產力場景層面已經有比較豐碩的成果,但其實從生活場景到生產力場景,跨度很大,一個愛美的女生想要什么樣的設計和一個月薪2萬塊錢的設計師想要的工具完全不一樣。雖然美圖在過去十五年有諸多積累,但在轉向生產力場景時是否也有一些短板需要補齊?在此過程中,您認為B端用戶的痛點是什么?

美圖:首先要知道人是最關鍵的,事在人為。如果讓原本特別擅長做C端的企業去做B端的產品,很大概率是行不通,因為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積累,更沒有這方面的sense,所以首先從組織切入。

做面向生產場景跟原本做企業不太一樣,哪怕負責人不變,但至少他的團隊一定要有B端經驗,這是第一。把組織調順之后有對應的生產力工作團隊,在整個公司層面需要引入行業的視角,讓做產業的人更多接觸客戶。因為研發底層都差不多,但是研發涉及客戶一線需求時,就需要團隊對技術底層的視角有轉化。

總結來說,第一組織一定要對應地切分;第二引入行業視角,讓團隊對B端有更好的一個感知。

因地制宜,比如廈門有很好的鞋服產業,安踏、特步、361等企業在廈門設立總部,美圖服務電商、廣告這兩個行業,其實跟鞋服產業是緊密相關的,所以先把一個行業或者說一件事給做透,然后在這個過程中確實也能積累大量的認知。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大家對美圖的認知是典型的影像公司,但最近幾年有一個明顯的轉向,就是向設計方向遷移,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考慮?您認為設計產業或者設計市場對美圖而言,會是一個更好的機會嗎?

美圖:影像和設計的關聯度很大,之前很多用戶用美圖秀秀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個趨勢,才在去年推出美圖設計室,一年多的時間飛速成長。

去年11月,AIGC對于圖像的助力,我們看到設計領域的巨大機會,我們也有意在去年將重點放在設計和視頻上面,剛剛我們MiracleVision4.0的發布也是在這個點上。

設計傳統工作流比較復雜,一些工具門檻比較高,我們看到AI原生的工作流對于設計的一個機會,會簡化流程,降低門檻。

回到為什么做這件事情,最近一年多來,AI讓很多的設計工具變得更好,又或者說對于傳播者,或許自己本身并不是一個專業設計師,但通過一些AI工具可以讓設計工作變得更簡單和高效,這個是美圖有機會做設計領域的初衷。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發布會上,我們看到了MiracleVision4.0當中有很強的AI設計、視頻能力,如果是一個設計小白,可以通過哪些渠道接觸和使用?

美圖:現在MiracleVision在美圖的WHEE上線了,可以在上面實現文生圖、圖生圖等功能,不一定在電腦端,在手機端也可以做這些操作。作為入門的設計師或沒有設計基礎的用戶,也可以輕松使用。

未來比較理想的狀態是PC與移動端同步,因為無論是設計還是AI參與設計的生產力工具,專業人群仍是以PC端制作為主。但同時移動端的趨勢也比較明顯,未來也會是美圖的布局重點。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美圖作為設計工具,為何要自研大模型?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未來的商業模式如何?

美圖:無論在設計還是視頻領域,美圖最大的核心競爭力來自自主創新能力,我們自研的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是研發和算力成本非常高的項目,實際上遠超出我們之前的常規項目。

回到為什么要自研,我們認為如果只是使用開源的大模型,會導致嚴重的同質化,我們對效果有極高的追求,但是可能很難滿足,包括我們不斷基于用戶的需求去反推研發。所以即使難、投入大,這也是一條必須走的路。我們也看到了,現在美圖視覺大模型4.0所有的新能力可以在很多產品里落地了。

大模型落地的場景和需求密切相關。例如,電商和廣告行業都有很強的設計需求,所以美圖基本上所做的都是幫助用戶和行業獲得收入這個點去投入。

簡單說,我們的商業化模式是想幫助用戶賺錢。美圖產品的商業化其實是很動態的一個過程,也會收集到用戶的反饋,進行調整,未來不停迭代。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有了大模型的加持后,作為設計工具的美圖大模型4.0,如何讓設計師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創造性?

美圖:美圖做過統計,以前設計師的創意只占整體工作很小的占比,在使用AI后,變成想法和創意占最大的部分,工具使用的部分反而占比很小,因此,AI不是限制設計師的創意,而是對他們的創意和想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設計師可以用AI工具節省的時間去提升自己。也可以在使用AI工具的過程中,和AI進行互補,未來會越來越好。這是不斷的進化過程,也是一種新的設計思路。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設計師用大模型會不會涉及成本高的問題?正如吳總剛才提到的,美圖在自研層面投入巨大。大模型的迭代,參數會越來越高,算力也會越來越貴。成本高意味著公司需要考慮盈虧平衡問題,請問美圖如何考量?

美圖:美圖有機會去把規模效應做好。截至目前,美圖服務2.47億月活躍用戶,很多是傳播者或者是專業用戶。我們的產品現在線上每天有非常高的使用量級。用戶規模越大成本越低,不僅在算力或者研發,有機會有一個更強的價格競爭力,更好的平衡。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算力成本在我們整個收入里面還是相對低的比例,我們高速成長完全可以覆蓋掉這部分的成長。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美圖在影像領域布局較早,在技術層面也有非常深厚的積累。今年以來,大模型和AI對產業形成了非常大的沖擊。我們也注意到美圖投了Weitu AI的天使輪,也投了燧原科技,并且都是戰略層面的投資而不是財務投資,為什么選擇這兩家公司?目前他們對于美圖的助力有哪些?

美圖:無論是像Weitu AI這樣大語言模型的公司,還是像燧原科技這樣已經比較成熟的AI芯片公司,都是從戰略的角度去考量的。

先說Weitu AI,美圖自己的視覺大模型是需要提升自然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的,所以它對輸入的圖像或者視頻信息不一定能夠有精準的描述,對于用戶提出的各種各樣的要求,不一定能夠理解,這是我們當前需要提升的部分。通過投資Weitu AI可以實現視覺+語言融合訓練,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去提升這塊的能力。如果只是用外部的API,其實是完全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因為沒有辦法做融合訓練。

隨著未來AI服務越來越多,可能會存在算力緊缺的問題。AI需要算力,推理也需要算力,從合規的角度,無論是訓練還是推理,美圖都需要一個比較大的空間,燧原科技可以帶來不錯的助力。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當前的算力能滿足美圖的業務需求嗎?

美圖:當前能滿足,此外,無論是投資還是戰略合作,都需要擴大規模,比如我們現在和華為云就有非常深層次的戰略合作。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生產力工具的商業模式如果往深去做就是SaaS模式,但是現在SaaS企業在國內不管是估值還是業務層面其實都跟國外差距很大,我們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或者這樣會不會影響未來長遠的商業化程度?在國內做B端服務的盈利難點何在?

美圖:其實這個跟企業應用的市場發展有關系,在歐美地區他們對于SaaS確實比中國市場會更領先,我估計三到五年。

國內市場以前有明顯分界,比如這是To C的產品,這個是To B產品也就是SaaS。但國外的一些產品,比如ChatGPT或者Midjourney,它也沒有說這個是To C或To B,其實就是標準產品。但是它有超強的能力可以服務各種需求,所以這也是我們在有限資源里面最大化的方式。

回到剛才問題,如果說我們去做To B,特別是做很多的定制開發的時候可能就很難,短期就把一些機會給抓住,因為資源或者說時間窗口是有限的。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任何產品都有很多維度,對于新業務或創作公司有一種說法,要么把一個點打透,要么就是“快糙猛”,美圖在做產品時,采用怎樣的方式?

美圖:首先快是肯定要的,因為現在整個行業的進化包括認知迭代都太快了,所以我們也是一定要快速抓住市場機會或者說時間窗口,快速地推出一些功能。

所以很快迭代到了4.0,這樣我們可以快速得到反饋然后去迭代,要么迭代要么有的反饋不佳就放棄。其實還是基于數據來驅動決策。

但是糙的話我們是沒有的,我們實際上是相反的,既要快又不能糙,因為我們服務的是對效果、對顏值要求很高的一群人,無論是設計師、傳播者還是很多愛美的女生等,其實都不接受“糙”,所以我們大部分的產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業界有一個說法,在絕對的技術實力面前產品經理的作用會弱化,比如ChatGPT的界面非常簡單,它可能也沒有太多產品特性,特斯拉的FSD算法的黑盒就是它的“產品經理”,我們是怎么看這種說法?美圖怎么把技術和產品這個要素進行有效結合?

美圖:首先還是找剛需,找對應的垂直場景。因為雖然說技術很強,確實也能解決很多問題,但落到具體垂直場景、具體行業上,會發現其實還是有很多ChatGPT解決不了的問題,它可能只能作為補充。

在垂直場景提效方面,我們把原本需要有幾個工具共同完成的一項任務去做更好的整合或者說簡化,這樣的機會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覺得是很有價值的。有點像之前大家說的解決方案,其實也是一種整合。但再好的技術其實也是對需求的深刻理解,然后整合,才真正做到可用、低門檻。

主編寄語:

此前,曾看過美圖創始人吳欣鴻的一個媒體專訪,他提到,當時的美圖處于低谷,而在低谷時,美圖需要埋頭苦干,要做出點成績來證明自己。

到了當下,美圖的一系列動作也讓外界看到了其在設計領域的巨大潛力,其對“以美為核心”的堅守。可以說,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家影像公司可以做到深扎AI,且能在C端、B端同時收獲豐碩的成果。究其原因,與美圖的戰略眼光有關,與其對行業、對場景、對用戶的深層面需求的洞察有關。

讓外界對企業建立信任的方式有很多,而開放心態、戰略布局、持續研發、信息透明等都是重要的方式。正如吳欣鴻所說,“美圖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需要將‘對股東負責、讓股東有所回報’作為很重要的目標,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開放的、透明地讓外界看到我們的階段性成果。”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