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海外新聞
12月15日訊(編輯 瀟湘)波瀾壯闊的2023年即將結束。時至歲末,連續第二年推出年度海外十大新聞評選活動,記錄世界財經領域的關鍵時刻。以下是經過多輪篩選,我們評選出的2023年十大海外新聞:
NO.1: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爆火出圈 人工智能時代開啟
2023年被譽為AI元年,去年11月問世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今年迅速走紅網絡,發布僅兩個月OpenAI就擁有了超1億活躍用戶。今年1月,微軟宣布將向OpenAI進行大筆投資,以加速其在AI領域的技術突破。3月,OpenAI發布了GPT-4。
從年初的ChatGPT橫掃全網,到此后各家大語言模型的百家爭鳴,人們也見證了人工智能為商業和社會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挑戰。這一被稱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技術將對未來的工作方式、商業模式和社會生活產生深刻影響,使人類創造力和生產力發生巨大改變。
國聯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樊磊表示,人工智能的新突破帶來了未來無限可能,盡管現在應用場景尚不及預期,但對于全球潛在經濟增長的提高和大國競爭都有著深遠影響。
NO.2:美聯儲全年加息100基點 加息周期幅度和力度超預期 但已至尾聲
雖然去年年底就有不少市場交易員預計美聯儲將結束加息周期,但最終事實證明,美聯儲本輪緊縮周期還是要較人們預期的更為長久。今年7月,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升至了5.25%-5.5%,全年累計加息幅度達到了100基點。而自去年3月啟動本輪加息以來,美聯儲的累計加息幅度則已達到了驚人的525個基點。
在剛剛結束的年內最后一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如市場預期宣布維持利率不變,這也是美聯儲年內第4次按兵不動,且首次連續3次會議暫停加息。目前,業內普遍預計,隨著美國通脹數據持續回落,且就業和經濟前景呈現出了一定的放緩跡象,美聯儲料將在明年開啟降息周期。
Tradeweb中國區總裁陳鳴麒表示,美聯儲政策的轉向或將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新周期的拐點。
NO.3:人民幣國際化加速 超越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有進,呈現出了一系列新進展、新變化。其中,隨著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債券持續發展,同時境外人民幣貸款業務崛起,已使人民幣超越歐元,成為了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一直鼓勵國內銀行向國際企業發放貸款,并鼓勵人民幣在境外更廣泛使用。企業和銀行也正通過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熊貓債券和點心債券)籌集創紀錄數額的現金。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林暉表示,這是人民幣國際影響上升的里程碑事件之一,也是世界百年變局加速實現的表現。目前已經有巴西、印尼、伊朗、俄羅斯、阿根廷等幾十個國家在貿易結算或投資中逐漸使用人民幣,標志著人民幣在新興經濟體中越來越被認可。
NO.4: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 以軍進攻加沙
10月7日,哈馬斯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采取新一輪軍事行動,并表示已向以境內發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彈。以總理內塔尼亞胡隨即宣布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以軍開始空襲并進攻加沙地帶。
目前,這場嚴重的地緣軍事沖突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期間僅有短短7天的臨時停火,以色列軍隊與哈馬斯等巴勒斯坦武裝之間的沖突還在激烈進行。持續的沖突也讓加沙地帶面臨著災難性的人道主義狀況。
林暉指出,雖然這場沖突的人員規模沒有超過去年的俄烏沖突,但是血腥程度震驚世界,也使人們對兩國特別是科技創新企業集中的以色列原本的經濟定位和預期,發生了很大改變。作為全球創業公司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個“創新國度”的前景正被蒙上陰影。
NO.5:硅谷銀行破產 百年瑞信倒下 美國銀行業危機擴散全球
美國當地時間3月10日,硅谷銀行宣布破產倒閉,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二大的倒閉銀行。這起事件隨后引發了美國乃至全球銀行業的一系列動蕩,美國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等此后也相繼破產。
甚至連大洋彼岸的百年大行瑞信也未能躲過此劫。瑞士政府3月19日晚宣布,經過緊急磋商,瑞士最大銀行瑞銀同意收購第二大銀行瑞信,以避免瑞信危機對瑞士乃至全球造成“無可挽回的經濟動蕩”。在早前美國硅谷銀行倒閉風波殃及美歐銀行業的背景下,瑞信的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
樊磊指出,在硅谷銀行危機后,美國監管部門明顯吸取了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在金融穩定和道德風險之間優先穩定了金融。短期來看這當然意味著繁榮的繼續,而長期而言,道德風險是否會讓不穩定的金融系統更加不穩定仍需觀察。
NO.6:金磚國家宣布擴員 沙特等六國獲邀加入
當地時間8月2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召開特別記者會,宣布金磚國家擴員。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獲邀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從5個國家到11個國家,金磚國家數量的增多,必將進一步提升金磚合作機制的全球影響力。此次擴員后,金磚大家庭亞洲成員增加3個、非洲成員增加2個、拉丁美洲成員增加1個,在全球的代表性進一步增強。
林暉表示,這是多年來以西方主導的國際政經格局大裂變的一幕鏡像。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占世界領土總面積26.4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41.93%,也就是占世界人口接近一半的國家正在“相聚”。金磚機制對未來全球治理將影響深遠。
NO.7:印度今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今年4月發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表示,根據最新獲得的數據預測,到今年年中,印度的人口將為14.286億,而中國的人口將為14.257億,印度將超越中國人口數290萬,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自1950年聯合國人口數據有記錄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和印度的人口都已超過14億,加起來約占世界80億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林暉表示,人口是決定國家中長期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印度的人口相對年輕加上規模龐大,使其發展潛力吸引世界目光。中國則具有人口數量和教育程度、生產效率的綜合優勢。這也是中印兩個亞洲國家將長期扮演世界經濟新引擎的重要原因。
NO.8:世界氣象組織官宣厄爾尼諾再現 全球連創高溫記錄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7月發布公告確認,時隔七年后,厄爾尼諾現象再度降臨地球。根據WMO當時的預測,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達到了90%,此次事件至少為中等強度。
今年以來,全球已多次打破極端高溫記錄。世界氣象組織11月30日發布的暫定版《2023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宣布,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截至10月底的數據顯示,這一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1850-1900年)的基線高出約1.4攝氏度。
復旦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財經新聞方向項目主任、新聞學院副教授章平指出,2023年全球各國氣溫異常現象頻發,不僅影響各國民眾日常生活,更對經濟生產帶來沖擊。更值得關注的是,氣溫異常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能是持久和更為深遠的。
NO.9:微軟等七巨頭成今年美股最重要上漲動力 總市值已三倍于德國GDP
今年美股表現分化嚴重,而在標普500指數上漲約20%的背后,其實主要由蘋果、Alphabet、微軟、亞馬遜、Meta、特斯拉和英偉達這七只科技巨頭的股票在推動,它們在華爾街也被合稱為“Magnificent 7”。這7只股票的市值目前已占到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總市值的近30%,成為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比例,同時已相當于德國GDP的近三倍。
這七只股票今年以來上漲了逾七成,而相比之下,標普500其他成份股僅上漲了6%。其中,英偉達在年內以226%的驚人漲幅一馬當先,緊隨其后的是Meta和特斯拉。而蘋果市值則已升至了了3萬億美元上方。
高盛美國首席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團隊將“七巨頭”的出色表現描述為“2023年股市的決定性特征”。Kostin寫道,“從基本面來看,近年來的盈利軌跡解釋了這七家公司相對于市場其他公司的表現。它們今年表現優異的同時,利潤率和盈利的也出現了逆勢反彈,遠遠超過了市場其他板塊的疲軟。”
NO.10:減肥藥爆火 諾和諾德成為歐洲市值最大上市公司
丹麥藥企諾和諾德開發的司美格魯肽是一種長效胰高血糖素樣肽-1,也就是GLP-1類似物,可以幫助調節血糖水平和減少食欲。而今年減肥神藥在全球的爆火,已推動諾和諾德股價超過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成為市值最高的歐洲企業。
世界衛生組織稱,全球有超過6.5億成年人肥胖,還有大約13億人超重,多家機構分析認為,未來減肥藥的市場規模可能達到千億美元級,在巨大經濟效益的吸引下,近幾年已有大約40家企業投身了GLP-1類似物相關藥物研制。
財新國際前執行主編、詠竹坊主編陽歌表示,減肥神藥的爆火有可能徹底改變醫療保健,因為當今許多健康問題都是肥胖造成的。
回望即將揮別的2023年,中泰國際研究部主管趙紅梅感慨稱,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生活都帶來了深刻影響,幸運的是2023年這一陰霾逐步散去,但世界并不和平,地緣政治動蕩正在加速世界的東西兩極化、金融市場風聲鶴唳又機會并存。重大科技進展與軍事動向、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舉措等都是影響全球資本市場最核心的因素之一,這些突發新聞就像潮汐,令全球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海洋中起起落落。
本次評選由、鯨平臺與蜂網共同呈現。
評委團特別鳴謝: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林暉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章平
財新國際前執行主編、詠竹坊主編 陽歌(Doug Young)
中泰國際研究部主管 趙紅梅
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鐘智錦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郭可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羅忠洲
海通證券宏觀首席 梁中華
國聯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樊磊
Tradeweb中國區總裁 陳鳴麒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