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華裔“AI女神”追尋“以人為中心的AI”

華裔“AI女神”追尋“以人為中心的AI”

新火種    2023-12-19

圖片說明: 5日,李飛飛出席美國AI峰會。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張思思

又一AI視頻生成模型問世!12日,華裔“AI女神”李飛飛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介紹稱,她的學生阿格里姆·古普塔與谷歌AI實驗室合作研發了AI視頻生成模型W.A.L.T.(Window Attention Latent Transformer),與別的模型相比,該模型有著更流暢的運動呈現。李飛飛是世界頂尖的AI專家,現為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主任,主要的研究領域涉及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這些領域都是目前AI視頻生成模型的基礎。許多她的學生現在都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領頭羊”,比如說OpenAI研究員、特斯拉前人工智能高級總監安德烈·卡帕斯。

李飛飛1976年出生于北京,之后在四川成都長大。15歲時,她和母親來到美國,與之前移居美國的父親團聚。1995年,李飛飛拿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近乎全額的獎學金,進入這所世界頂尖大學學習物理。在大部分人還沒有聽說過人工智能這個詞的時候,李飛飛已開始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大四的時候,人類“能否讓機器思考”這樣前沿大膽的問題,引起了李飛飛的好奇。于是,博士期間,她選擇研究人工智能。

李飛飛回憶說,當時各大學校之間共享研究資源,有很好的研究AI的氛圍。當時,大多數AI研究都集中在模型和算法上,而李飛飛希望改進和擴展訓練AI的數據。2006年,李飛飛開始研究ImageNet。3年后,她受邀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建立實驗室,同時發布了用于視覺對象識別軟件研究的大型可視化數據庫ImageNet。后來,ImageNet被用來支持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成為像ChatGPT這樣當下流行的AI模型的典范。

“我們對人工智能的假設是它需要由數據驅動、以數據為核心,這被證明是正確的。”李飛飛今年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采訪時這樣說道。2015年,對AI研究的興趣從學術界轉移到了硅谷。谷歌和雅虎的算法將黑人照片錯誤地標記為“大猩猩”和“猿”,這顯示出由白人創建的數據庫和算法的危險性。

李飛飛提醒說,如果產品設計和決策背后只有一個角度,“我們會錯過很多東西”。李飛飛在谷歌擔任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期間,也深刻意識到“這項技術的混亂性”。2017年,谷歌從美國國防部獲得了一份合同,旨在研究如何使用AI解讀所捕獲的圖像信息,一些員工因為AI可能被用于軍事用途而辭職。這讓李飛飛意識到,AI的發展已事關重大,作為研發AI的科學家,是時候尋找“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了。

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李飛飛說照顧母親的經歷給了她啟發。她母親患有心臟病,幾十年來一直都是李飛飛在照顧,但她很難時時刻刻都在身邊。目前,李飛飛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用AI來幫助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李飛飛告訴《華爾街日報》,她的實驗室不僅有AI領域的專家,還匯聚了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家……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AI,在不扼殺創新的條件下對AI進行監管。在李飛飛看來,讓科技公司提議如何監管AI太危險了。“如果你正在服用藥物,你更相信有政府背景的藥監局的測試,還是制藥企業說這款藥是安全的話?”她說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