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股份:可滿足生成式AI邊端側計算要求存貨周期增長但有客戶訂單覆蓋|直擊業績會
《科創板日報》8月4日訊(記者 郭輝) AI大模型從爆發,繼而向邊、端側延伸發展,是大勢所趨。作為國內IP授權業務市占率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芯原股份,如何看對上游IP和芯片設計帶來的新需求跟挑戰?
在昨日舉行的芯原股份業績會上,董事長戴偉民回答《科創板日報》記者提問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公司目前擁有NPU、高性能GPU、GPGPU、AI GPU子系統等各類產品組合,且針對GPU、GPGPU、NPU,公司還擁有完全自主設計的編譯器指令集。“基于以上技術積累,公司既可以滿足生成式AI在云端訓練、在邊緣端推理的計算要求,也可以廣泛賦能從云到端的、各種設備的智能化升級。”
戴偉民表示,在云端數據中心領域,芯原股份的視頻轉碼加速解決方案已經獲得中國前5名互聯網企業中的3家,以及全球前20名云服務提供商中的12家公司的采用;同時,芯原股份還為國際半導體巨頭最新推出的基于5nm工藝節點的數據中心加速卡,提供了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
而在端側,芯原股份正在積極布局智慧汽車、AR/VR等增量市場,戴偉民稱公司已經為多家國際行業巨頭客戶提供了技術和服務。以在AIoT領域的應用為例,芯原用于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處理器IP(NPU)業界領先,已被68家客戶用于其120余款人工智能芯片中。
由于芯原股份“應用領域無邊界”的商業模式,未來業務有望進一步受益AI算力及Chiplet領域需求爆發。2023年上半年,芯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1.84億元,實現凈利潤2221.76萬元,較去年同期提升739.52萬元,增幅為49.89%。其中,該公司數據處理領域同期實現營業收入1.77億元,同比上漲70.30%。
不過財報數據也顯示,芯原股份半導體IP授權業務(包括知識產權授權使用費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同比下降10.65%,半導體IP授權次數61次,較去年同期下降27.38%。
戴偉民表示,公司知識產權授權使用費收入與客戶項目啟動安排相關,個別客戶項目啟動安排可能對公司短期業績造成一定季度性波動。整體來看,近年公司知識產權授權使用費收入的近四季度、近八季度平均收入呈現穩定的增長趨勢。2023年第二季度,知識產權授權使用費收入環比大幅提升141.44%,單季度實現收入2.44億元;上半年半導體IP平均單次知識產權授權收入566.26萬元,同比提升21.88%。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芯原股份作為一家輕資產平臺型企業,財報顯示其2023年上半年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同比大幅增加,分別為172.79天、170.10天,而2022年上半年分別為60.11天、113.54天。
對此,戴偉民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的商業模式原則上無庫存風險,存貨余額主要為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均有客戶訂單覆蓋。此外,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增長,應收賬款隨之有所提升,公司重視流動資產的周轉情況,將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持續改善營業能力指標。
在半導體產業經歷的下行周期中,戴偉民表示,公司獨特商業模式仍具備潛力與機遇。“半導體的發展有正常的波動周期,一般在遭遇產業下行時期,芯片設計企業大多采取韜光養晦的策略,積極儲備新產品等待產業復蘇,而困難時期不便擴張,因此產業下行時期多需要尋求優質的芯片設計服務公司來進行合作;此外,產業下行時期也是收購半導體IP和半導體IP公司的良好時機。”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