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應用場景之智慧儲能丨《2023數字能源年度報告》節選

應用場景之智慧儲能丨《2023數字能源年度報告》節選

第一財經    2023-12-19

  12月13日,由第一財經與協鑫能科(002015.SZ)聯合研究撰寫的《2023數字能源年度報告》(下稱《報告》)于第一財經2023資本年會上重磅發布。《報告》從算力、低碳、電網安全等方面展望了未來八大數字能源發展趨勢,并從光伏、風電、氫能、石油等新能源和傳統能源領域展現了數智化技術的實際應用,以及這些技術對能源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價值和意義,探討信息流與能量流如何實現有效互動。以下內容為《報告》節選。

  伴隨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數字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幫助儲能系統走向高端化的同時,也為儲能系統提供本質安全的技術方案,并進一步優化儲能經濟效益。華西證券預計,儲能信息化市場規模未來將占到儲能市場規模的10%-15%。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GW,功率規模、能量規模年增長率分別達128%、141%。

  電化學儲能快速增長

  新型儲能中,以鋰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占比最大,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路線。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方面,共472座,規模達6.9GW/14.1GWh,同比增長127%;在建電站300座,規模達11.7GW/29GWh;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194座、規模達3.7GW/7.9GWh,占已投運電站總能量的60%,同比增長176%。

  新型儲能中,以鋰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占比最大,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路線。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方面,共472座,規模達6.9GW/14.1GWh,同比增長127%;在建電站300座,規模達11.7GW/29GWh;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194座、規模達3.7GW/7.9GWh,占已投運電站總能量的60%,同比增長176%。

  電化學儲能系統主要由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儲能變流器(PCS)以及其他電氣設備構成。

  BMS是電池儲能系統中的感知角色,通過測量電池電壓、電流等基本參數,計算分析電池的剩余容量、健康狀態,保證電池儲能單元內各電池運行狀態,實現儲能單元安全運行。

  近年來,國家對儲能電池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這對BMS數據監測精度、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漸應用于電池狀態算法,BMS功能也由監測、存儲等基本功能,向電池系統安全診斷和云邊協同、全生命周期大數據管理等高級功能發展。

  EMS是儲能系統的決策中樞,負責優化調度,提供頻率調節策略、電壓調節策略、削峰填谷策略等多種調度策略,自動維持微電網壓頻穩定。因此,儲能系統可通過EMS參與電網調度、虛擬電廠調度、“源網荷儲”互動等。

  其中,優化運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設計是EMS產品的核心要點和難點。

  綜合考慮儲能運行成本、儲能效益等因素,在滿足電網調度控制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數學規劃法、智能算法、引入復雜的數學模型及公式等求解方法,優化運行策略和控制策略設計,可在提升儲能系統運行經濟性的同時,改善各類技術指標。

  PCS作為儲能電池與電網之間的功率接口,能對充放電的電壓、頻率等進行快速精確控制,因此也決定了儲能電池與電網之間的能量轉換效率、并網側電能質量以及電池儲能系統的可靠程度。

  在電網正常運行時,PCS可以提高電網對風光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接納能力,并且通過調度指令調節峰谷電能,提升電網供電質量和經濟效益;在電網故障時,PCS能夠獨立組網供電,增加負載供電安全性。

  由于PCS的建模、仿真、控制、優化等步驟是基于數字信號處理單元實現的,相對而言更加適應數智化變革,可通過AI、機器學習、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PCS的智能建模、智能仿真等,進一步提升儲能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

  數字技術全面賦能儲能系統

  電化學儲能的經濟性、安全性等問題隨著應用規模日益增加而備受業界關注。

  電池是儲能系統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占儲能系統總成本的一半以上。1GWh的儲能電池系統包含約1250萬顆電芯,并且分布在不同儲能電堆、電池簇、電池pack中。電池數量眾多導致儲能系統實現一致性管理較為困難,也增加后期運維管理成本。

  與此同時,儲能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仍有提升空間。中郵證券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1-2022年10月,全球儲能安全事故共42起。

  2023年3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2022年度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數據》,對電站可靠性情況進行披露。2022年,BMS系統異常是電化學儲能電站非計劃停運的主要原因,停運次數占比43%;從停運時長來看,BMS系統問題導致的單次平均非計劃停運時長為3.65小時,PCS、電池導致的單次平均停運時長最長分別為60.98小時、55.74小時。

  時下,大數據、AI、邊緣計算等技術正在全面賦能儲能系統的安全、運維以及運行經濟效益。

  經濟性方面,通過建立電池的可重構網絡,實現對電池的柔性控制,可在全生命周期中降低電池系統成本。

  比如接納電池的差異性,將資本支出降低30%;免于電池過充過放,使每個電池模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將儲能系統壽命提高4倍;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智能運維,運營支出降低一半以上;在部分電池有效容量觸底時可隨時部分換新,無須整體停機和系統整體重建,進一步成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022年4月,國網湖南電力建成全國首個新型儲能監控中心,核心技術為儲能集控平臺和儲能電芯在線診斷中心。國網湖南綜合能源公司儲能事業部負責人黃博文介紹,此后1名值班員可同時監控7座儲能電站,效率遠高于此前的一座儲能電站需7人輪換值班,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依托云計算、AI等數字技術,BMS可以對電池數據進行存儲、處理、分析、評估、測算等,從而降低熱損耗、防止熱堆積,避免電池出現熱失控,最終實現儲能電站狀態預警,有效提升安全防護水平。

  協鑫BatteryAI電池數字智能管理平臺,提供電池資產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為每塊電池提供智能診斷、健康管理等服務,實現更高精度的電池SOH檢測;超早期檢出異常,更準確地異常檢測,提前主動規避安全風險,助力儲能行業資產數字化管理,加強電池資產安全運營管理。依托現代設備管理理念及人工智能技術,協鑫能科杭州龍泉路站儲充換項目運維已實現設備線上值守、智能監測、預測性維護等。

  北京昇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AI+預警算法引擎,實現對電池異常信息的深度挖掘和高效提取,故障預警從分鐘級跨入“天”時代,平均預警時間3天,最長預警時間可達16天,綜合故障識別率高于93%,誤報率低于0.1%。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