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技術改變勞動力市場:13種崗位可能會消失,3類人或成為“贏家”

AI技術改變勞動力市場:13種崗位可能會消失,3類人或成為“贏家”

新火種    2023-12-12

人工智能

圖片來源:攝圖網

環球時報消息,近日,據德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人工智能(AI)領域的技術創新將從根本上改變未來數年的勞動力市場。所謂的“白領工作”將尤其受到影響,1400萬個工作崗位或將不復存在。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結果,“商業內幕”網站列出了13種因面臨AI威脅可能會消失的崗位,包括建筑制圖員、生物技術專家、會計師、稅務顧問、審計師、商業和工業設計師、電腦工程師、法庭書記員、貸款審查員、數據錄入員、法律助理、工資核算員和校對。

另一方面,主要從事體力勞動、手工作業和社會服務工作的人或將成為這一新趨勢中的“贏家”。這些職業包括理發師、兒童保育員、洗碗工、電梯技術員、消防隊員、大樓管理員、園丁、酒店服務人員、護理員、皮膚專家等。

AI發展正在深刻改變勞動力市場。許多傳統工作崗位正因為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出現而受到影響,同時也催生了新的就業機會。AI技術的廣泛應用導致了生產力的提高,但也可能導致某些工作的消失。另一方面,AI也創造了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的新工作。

——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學者數量排名第二

A1高層次學者是指入選AI2000榜單的2000位人才,由于存在同一學者入選不同領域的現象,經過去重處理后,AI高層次學者共計1833位。從國家角度看AI高層次學者分布,美國A1高層次學者的數量最多,有1244人次,占比62.2%,超過總人數的一半以上,且是第二位國家數量的6倍以上。中國排在美國之后,位列第二,有196人次,占比9.8%。德國位列第三,是歐洲學者數量最多的國家;其余國家的學者數量均在100人次以下。

——AI專業人才成為企業應用實施中最主要的問題

專業人才為企業探索AI應用中遇到的主要障礙。從對于中國企業的調查來看,企業認為推進人工智能的探索應用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礙是AI專業人才的缺乏,占比高達51.2%,其次是高質量的數據資源,占比達到48.8%。

同時,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人工智能不同技術方向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說明該技術方向的人才供應嚴重不足。從細分行業來看,智能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的崗位人才供需比分別為0.08、0.09,相關人才極度稀缺。

相對國外,我國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學科和專業加快推進,多層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逐漸形成。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首批建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資格。

麥肯錫公司發布報告表示,2030年中國的AI人才缺口可能多達400萬人——預計中國對熟練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6倍,達到600萬,但2030年的人才供應量僅能達到200萬,因此缺口為400萬人。麥肯錫在報告中建議“提高現有人員的技能”并通過尋找外部承包商來實現“人才來源多樣化”。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