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讓電網潮動起來——南網數字集團全面覆蓋數字電網核心環節
3年中,從30余人到3000余人,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作為南方電網公司數字電網建設主力軍,南網數字集團正閃亮步入電網數字化轉型主戰場。
“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承載形態就是數字電網。”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認為,未來電網的發展方向是數字電網的透明化,由自動化向數字化、智能化、透明化發展,實現革命性的變革。
近年來,南網數字集團聚焦“數字電網、數字運營、數字服務、數字產業”四個核心產業板塊開展布局,創新運用“云大物移智”等數字技術賦能公司業務,自主研創“云系列”“智系列”“傳奇系列”等核心產品,已實現全面覆蓋數字電網感知層、邊緣層、平臺層、應用層核心關鍵環節。
“極目”系列搭建“神經通路”
11月8日,南方電網公司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數字電網關鍵技術”順利通過工信部項目驗收。與傳統電網相比,數字電網除了能量流以外,還存在海量的數據流和多元化的業務流。
傳奇系列拳頭產品“極目”,就是南網數字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智能傳感器產業自主化戰略部署而研發的產品。其瞄準新型電力系統“小微傳感器”產品開發的行業需要,整合電力智能傳感器研發和產業化的優勢資源,聚焦智能傳感核心技術自主攻關,實現微型智能傳感器的創新與產業化。
“由于接觸式分布式故障定位裝置需開展停電安裝,存在安裝不便的問題。而輸電網關集成故障定位模塊,能夠快速實現線路故障的精確定位,且無須停電安裝,有力保障了線路正常運行。”南網數字集團易連團隊輸電域負責人周雨迪說。
成果背后,是技術攻關的不易。2021年5月,因網關核心板元件問題導致配電智能網關生產停擺,嚴重影響數字配電網建設交付。易連團隊夜以繼日技術攻關,30天內完成新型國產化核心板方案的設計驗證工作,并用60天完成量產交付。
據了解,新一代配電智能網關采用全國產化車規級主控芯片,解決了核心器件的國產穩定供應,除提高網關的邊緣計算及本地處理數據的能力外,還進一步提升了網關應對現場復雜工況長期穩定運行的能力,整體性能提升約20%,穩定性提升約50%。
“夸父”團隊改善“靠天吃飯”
新能源功率預測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更是保障我國新能源全額消納、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隨著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呈爆發式增長,“靠天吃飯”挑戰頗多。如何有效提升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精度,降低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建設運維成本,提升新能源功率預測的可靠性,是長期困擾國內外專家的技術難題。
“海南7月的天氣比較奇怪,經常上午出著大太陽,下午又下起瓢潑大雨。另外還需要克服現場服務器計算資源不足、網絡環境不清、歷史存檔資料缺失等問題。”南網數字集團綠色能源團隊項目經理程凱說。2022年7月,“夸父”團隊接到任務,將在海南澄邁光伏電站開展部署應用,團隊組建攻關小組,聯合海南數研院,進行了為期11天的現場實施工作。
南網數字集團自主成功研發的傳奇系列“夸父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預測系統”,可以通過預測天氣,推算出新能源場站未來的發電功率,及時調動傳統電力進行補充,避免電力供應不足,保證電網穩定運行。
“云景”平臺打造“全員參與”生態
作為首個大型業務及IT數字化全景監控平臺,云景平臺讓企業治理線上化,以企業各層級運營數字化管控為導向,以“數據+算力+算法”能力聚合為基礎,實現了多維計算、全景監控、智能預警、趨勢預判和全局管控。
云景平臺通過業數深度融合,實現全業務、全流程、全環節的數字化。能通過“一屏總覽”,直觀呈現南方電網公司主責主業;通過數據與地圖聯動,網省地縣所層層下鉆,實時觸達一線作業現場。同時,提供自助分析工具,通過模板及案例,支持用戶按需構建數據模型,以“數據+工具”賦能基層,打造“全員參與”數字化運營生態。
據了解,云景平臺自2022年12月27日上線,目前全網注冊用戶超11萬,上線場景146個,在前期云景平臺場景試用中,超過78%的用戶認為云景平臺的場景滿足實際業務需求。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