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用科技為汽車“神經網絡”生產賦能

人物名片
馬良,鶴壁天海環球電器有限公司資深技術專家。鶴壁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興鶴聚才千人計劃”之“鶴壁工匠”百人計劃 鶴壁工匠、鶴壁市總工會“工匠培訓中心”工匠講師。
現代化的智慧工廠是什么模樣?來到鶴壁天海環球電器有限公司,正觀新聞記者走進車間實地探秘。
偌大的車間內,智能物料配送系統的橙色無人駕駛車在固定線路上穿梭運送、實時更新數據的電子大屏跳動閃爍,還有全自動下線壓接機,智能流水線系統……高度智慧化的生產場景令人十分震撼。
用科技讓生產更加智能
鶴壁天海環球電器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車電線束產品的開發與生產。電線束,就像是汽車的神經網絡,用于將各種電子設備與電器連通,雖不起眼,卻是汽車零部件中的重要部分。
“我們所做的,就是要讓電線束更結實、耐用,保障汽車更加安全地運行。”馬良告訴正觀新聞記者。
采訪中,記者看到有工人正在操作一臺端子截面檢驗儀器。
“電線束生產過程中,電線與端子的壓接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工藝工序,關系到電線束的質量與汽車行駛的可靠性。”
馬良介紹稱,生產中電線與端子壓接后都要進行檢測,但原本的檢測流程精度較低且時間長,為了解決這一行業難題,他們團隊攻堅克難,發明出了這種集多種操作流程于一體的端子截面檢驗儀器,榮獲國家發明專利自主知識產權,將原本半小時的檢測流程,壓縮到了2分鐘便可出具檢測報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這,只是馬良及其工作團隊技術創新的一個縮影。
腳踏實地攻克技術難關
“許多人會高估自己一年內可能會做到的事情,卻會低估三五年內可能會做的事情。”馬良覺得,想在一年內就做成許多事情很難,但只要連續幾年腳踏實地,就有可能做成幾件事。
帶著這樣的信念,作為該公司的資深技術專家,馬良多年來深耕技術領域。
2016年,“馬良創新工作室”成立,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先后攻克了熱縮管收縮機、絞線機方式改進等數十項重大課題,2021年至今帶徒22人,培訓職工近2000人次。工作室也獲評鶴壁市總工會勞模創新工作室。
在國家大力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和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轉型變革的大背景下,馬良帶領團隊,積極推動公司的“IMS智能制造管理系統”和“自動化物流”工作的實施,為公司由傳統制造業向智能生產和智能工廠轉型和新能源汽車線束的制造技術開發作出了卓越貢獻。
而馬良也因出色的成績,榮獲鶴壁市五一勞動獎章、“興鶴聚才千人計劃”之“鶴壁工匠”、鶴壁市總工會“工匠培訓中心”工匠講師等多項榮譽,更收獲了“線束技術狂人”的“美譽”。
從業20年過程中,馬良始終保持著飽滿的工作熱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我心中的工匠精神,就是不斷突破現有技術,助力企業創新發展”,他說。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