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樊綱:新一輪的科技競爭和技術創新中大企業的作用凸顯

樊綱:新一輪的科技競爭和技術創新中大企業的作用凸顯

廣州日報    2023-12-06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開啟全球新一輪的科技浪潮,新賽道帶來新機遇,新事物也會有新挑戰。技術發展有哪些趨勢、如何平衡發展與治理、怎樣看待大企業在推動技術進步中的作用,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在近日舉辦的“預見未來·前沿科創論壇”上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展望和交流。

  與會專家認為,新一代數字技術將賦能千行百業,緊跟潮流步伐才不會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落后。大企業能做大研發,在推動技術進步中自己獨特的優勢,應該鼓勵大企業發展,努力培育更多在國際市場中有競爭力的大型科技企業。

  技術進步不會放緩

  人形機器人擁有更加強大的感知能力,能夠完成更復雜的運動、實現更靈巧地操控,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機器人“腦”和“手”的進化;數字和物理世界將有著更加真實的交互,在游戲行業中用于高效構建虛擬世界的數字交互引擎將被用到工業、汽車等更多元的領域,數字孿生在各行各業的運用將變得更加實時;大模型擁有了更多的應用場景,用簡單的自然語言就完成指令處理復雜任務,人工智能能夠助力科學研發全流程……

  技術的“奇點”或已不再遙遠,數字科技的進步正在給千行百業帶來一場變革。由騰訊研究院聯合百余位內外部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制作的《2024數字科技前沿應用趨勢》報告預測了數字科技未來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越來越多的數字科技走向應用足以給全球經濟和民眾日常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將引領新一輪的技術發展和產業重塑。

  一年前,Chat GPT橫空出世,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再次出現革命性的技術進步。對待新生事物,我們一方面看到了技術巨大的價值和應用前景,意識到中國在數字科技領域距離世界頂尖水平仍有差距,在人工智能等軟件領域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有被“卡脖子”的風險;另一方面,技術創新產生許多經驗的空白,亟待制定標準規范技術的運用。

  “技術進步的速度絕不會放緩。”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論壇上這樣判斷。無論對于科技界、經濟界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新的數字科技既是重大機遇,新生事物也給我們帶來挑戰。技術研究的速度不會放緩,技術進步的速度不會放緩,我們當前要做的就是抓緊研究。

  當前數字科技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加快發展,只有努力布局前沿、攻克關鍵技術,我們才能在這個能夠影響各行各業的新賽道中搶占先機。在樊綱看來,有些應用可以被限制,但科學必須要發展,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要思考如何加緊追趕。另外,只有在研究上走到前沿,在制定標準和規范方面才可能可以走向前沿,才有可能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參與國際競爭、積極擁抱監管,新技術要平衡好發展與治理的關系,而看似矛盾的兩者其實并不對立。樊綱認為,要鼓勵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到國際上參與競爭,最終成長為國際上的大企業。擁抱監管是指對未來的風險提出建議,能夠及早建立制度。適當和及時的監管可以讓技術和產業得到更健康的發展,創新者長遠來看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

  數字科技會重塑方方面面未來看應用落地

  重塑計算、智能升維、數實交互、未來連接,騰訊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強認為這四種趨勢是數字科技發展的大方向。量子計算或會改變未來算力的方向,值得重點投入;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緊密結合,大模型技術運用到科學研發之中;沉浸式媒體更加真實,數字交互從在線發展到在場;星地直連通訊,未來能源網和未來交通網是技術發展趨勢……

  王強認為,邁入通用人工智能門檻后,AI有望成為通用目的技術,進而成為新的生產力,給全球經濟、社會帶來全方位的巨大影響。從本文到圖像、音視頻等更多維度,多模態將推動AI應用廣度,人工智能體的發展大幅拓展應用深度,生成式AI對科學研究的助益日益明顯,而AI與人類價值的對齊也會成為大模型的重要競爭力之一。

  當前,國內企業看好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在新賽道紛紛中投入資源、抓緊創新。今年以來,國產大模型呈現百舸爭流的景象,其中有不少企業強調從零研發、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這是中國數字科技生態具有活力、數字科技企業緊跟世界潮流重視創新的積極表現。與此同時,也有人質疑重復研究是一種資源浪費。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看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背景下,前沿科創成為新焦點,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前瞻部署新領域、新賽道,增加前沿科創投入是必然選擇。經過適度市場競爭,只有少數優質產品、服務和企業才能存活下來。不同企業要發揮各自特色優勢與特長,各展其能、務實創新,共同推動前沿技術發展和應用。大模型的發展是持久戰,也會有優勝劣汰。下半場比拼的是系統能力、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

  萬勁波表示,大模型創新發展重點在于創新生態構建和行業示范應用,包括政務、金融、醫療、制造業等各行各業的應用落地。如,華為盤古政務大模型在深圳福田落地,騰訊在長沙有“超級城市大腦”,南方電網研發自主可控的電力大模型等。頭部平臺企業發揮數字賦能優勢,行業領軍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協同大學院所共同開展前沿技術研發,推動智能+在千行百業加速落地應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和先進生產力,塑造創新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大數據平臺研究部部長盧春江則指出,算力、數據、大模型是未來的“基礎設施”,行業應用需要解決“基礎設施”的問題,將行業知識與行業大模型結合,另外也需要創造自主可控的生態。

  發揮大企業科技創新獨特優勢

  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科研投入,高成本、高風險、長周期的特點在數字科技的研發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們要發展大企業,要有大企業來領軍大研究。”樊綱說。他認為,重視中小企業沒有錯,但是只有大企業才有更多的經費和精力去做更全面的研究,可以持續在一個領域里做系統性、多方位的研究。創新有很大的風險,大企業才能持續投入和持續跟進,能夠不斷創造、做更加冒險式的研發。此外,大企業的研究還可以帶動小企業的研究。

  樊綱認為,沒有大企業,我們在國際市場和國際科技發展就沒有話語權,面對科技快速進步的大趨勢,我們一定要重視大企業的發展。要認識到現在的競爭不是國內競爭,而是國際和國際市場的競爭,特別是在新一輪的科技競爭和技術創新當中,大企業的作用再次凸顯。

  全國工商聯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中研發投入最多的三家公司分別為華為、騰訊、阿里巴巴,這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合計約占全國總研發經費支出的近7%。全球企業排名中,三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均排在前二十位。這些數字科技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前沿科技方面都有各自探索布局和規劃。例如,騰訊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研發,設有實驗室專注量子計算、下一代機器人的研究等。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