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逆勢富貴”!人均年薪100萬,甚至最高將近130萬
投中網消息,“人均年薪100萬”,這是什么崗?這個信息來自本月vivo副總裁周圍透露給媒體的,他稱目前vivo大模型每年的投入成本為20-30億元,其中人才和設備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稅后為100萬元。周圍所言也并非空穴來風,最近,發力大模型的拼多多也開始招兵買馬,有關大模型職位,年薪百萬不在少數,最高將近130萬元。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大模型賽道更是火熱。大模型技術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吸引了眾多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關注。因此,對于掌握大模型技術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長。擁有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領域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的人才將更受歡迎,這些人才將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搶手貨。
——中國人工智能人才政策匯總
相較于國外,我國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學科和專業加快推進,多層次地促進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成。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2019年,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得首批人工智能專業建設資格。2020年3月,教育部再次審批通過180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
2020年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印發《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構建基礎理論人才與“人工智能+X”復合型人才并重的培養體系,著力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水平。2020年3月,科技部等部門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
從政策上的頒布可發現,我國人工智能人才政策越來越重視人工智能基礎層人才與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AI專業人才成為企業應用實施中最主要的問題
專業人才為企業探索AI應用中遇到的主要障礙。從對于中國企業的調查來看,企業認為推進人工智能的探索應用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礙是AI專業人才的缺乏,占比高達51.2%,其次是高質量的數據資源,占比達到48.8%。
——技術方面人才不足,高校開設相關專業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相關數據,人工智能不同技術方向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說明該技術方向的人才供應嚴重不足。從細分行業來看,智能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的崗位人才供需比分別為0.08、0.09,相關人才極度稀缺。
注:崗位人才供需比=意向進入崗位的人才數量/崗位數量。
相對國外,我國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學科和專業加快推進,多層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逐漸形成。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首批建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資格。
麥肯錫公司報告預測,2030年中國的AI人才缺口可能多達400萬人——預計中國對熟練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6倍,達到600萬,但2030年的人才供應量僅能達到200萬,因此缺口達400萬人。
清華大學深研院創新創業導師、前華為全球高端招聘總監呂昕蔚表示,AI時代是下一個堪比“互聯網20年”的機遇,絕大部分人會因為科技的進步而受益。只要你創造的價值遠遠大于公司支付給你的成本,你就不會被替代。同時呂昕蔚指出,重復性標準化工作,人類比不過機器。但獨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同理心等意識都是現在的大語言模型所不具備的,也是職場人努力提高的方向。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