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智酷”大模型正式發布
12月2日,記者采訪獲悉,復旦保險團隊研發的保險垂直大模型——“保險智酷”正式對外發布。
“保險智酷”是為保險場景下的各類用戶提供專業、智能、全面的數字化服務的保險領域專用大語言模型。基于復旦保險多年沉淀積累的中文保險語料庫,通過引入專家知識、構建思維鏈與LLM(大型語言模型)數據蒸餾的方式,構建了以保險知識問答、保險知識檢索、保險案例分析、保險個性化服務等為基礎任務的大語言模型訓練數據集,并在此基礎上對通用基座大模型進行訓練微調。
“保險智酷”具備以下核心能力:
一是豐富的保險知識:“保險智酷”模型融合了廣泛的保險領域知識,能夠以保險專家的身份對用戶面臨的保險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二是保險知識檢索:通過配備檢索模塊,為模型構建了對保險知識的檢索和應用能力,這個模塊確保了模型在處理保險法規、條款、案例分析時能夠準確地引用正確的保險知識和數據。
三是保險文本理解與處理:“保險智酷”具備保險語境理解與文本處理能力,能夠有效應對如信息提取、文本總結、文本擴寫等NLP(自然語言處理)任務。
四是保險個性化服務:“保險智酷”能夠根據用戶的信息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保險建議和解決方案。
五是保險案例分析:“保險智酷”能夠結合國家政策法規,對保險案例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
在大模型的基礎功能訓練之外,復旦保險致力于挖掘大語言模型的業務場景,通過精準的需求分析與業務定義,復旦保險團隊搭建了基于“保險智酷”的一體化服務平臺。平臺以海量法規、條款、報告數據為基礎,以“保險智酷”大模型為核心,集成數據分析、可視化處理、文生圖片等一系列能力,實現多角色、多場景的保險個性化服務。
在大模型圓桌會議環節,針對保險企業大模型與AI與保險科技的業務現狀的問題,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科學家杜新凱表示,保險與大模型存在底層邏輯的高度契合性,二者的發展都需要大量數據的支持,因此保險公司應當抓住機遇,深度應用大模型技術,為保險公司的各個業務環節賦能。
針對保險科技與大語言模型等技術在未來的呈現態勢的問題,分子實驗室創始人劉揚認為,過去十年保險公司依托移動互聯網生態,獲得互聯網保險周期帶來的大的紅利。如今,在保險科技發展的新階段,新技術應用速度不斷增快,中小型保司借助科技發展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也不斷增加。
針對學術視角下垂直領域的AI與大語言模型面對的機遇與挑戰的問題,大數據學院、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薛向陽教授表示,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應用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從以數據為中心到以模型為中心的轉變,但同時對頂層設計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我們面臨著機器幻覺、模型安全性、算力要求過高等問題。
面臨上述各類挑戰,我們又應如何尋找融合解決方案?結合陽光保險的應用實際,杜新凱指出,大模型技術的應用挑戰可以從基座大模型和保險大模型應用兩個角度考慮:一方面,國內的科研機構應當積極投身建設通用模型的基礎能力;另一方面,保險公司應當深挖保險場景,實現保險場景基礎數據的構建工作。
劉揚補充稱,目前保險領域人才面臨著嚴峻的流失問題,但與此同時中國保險科技的發展潛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一方面,要去擁抱新的技術,并結合中國特色,實現與保險行業的強結合。另一方面,我們應當借鑒國外新生企業的想法為自己所用,逐漸做大做強。 "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