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6年暴漲1650倍!AI制藥獨角獸擬港股IPO谷歌、騰訊、紅杉站臺
港交所即將迎來第二家18C章“特專科技公司”上市。
根據港交所網站顯示,晶泰科技已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上市。招股書資料顯示,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性研發平臺,為制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企業集團和創新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晶泰科技向證券時報記者做了進一步解釋,“簡單理解,公司的主營業務分為兩大塊:一是提供藥物發現解決方案,二是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固態研發服務及自動化化學合成服務。”
據悉,晶泰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均為麻省理工學院培養的物理學家,2014年基于云計算能力開始呈指數級增長,聯合創始人敏銳地意識到這將會使高精度及快速的大規模計算成為現實,并于2015年成立晶泰科技,通過AI制藥提高藥物研發準確性。
成立至今,晶泰科技一路斬獲騰訊、紅杉、谷歌等頂級投資機構投出的7.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億元)資金,是全球AI新藥研發領域當之無愧的“融資王”。
晶泰科技遞表擬港股上市
AI制藥獨角獸晶泰科技已遞交招股書擬港股主板上市。
據悉,晶泰科技是一家未商業化公司,在不能符合上市規則第8.05(1)、(2)或(3)條規定的基準下,尋求根據上市規則第18C章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18C章是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晶泰科技是港交所于2023年3月31日第18C章“特專科技公司”上市規則正式生效以來,按此規則遞交上市申請的第二家公司。第一家為黑芝麻智能(Black Sesame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招股書披露,晶泰科技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培養的物理學家溫書豪、馬健、賴力鵬于2015年創立,以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及先進的人工智能算力為支撐,尋求以傳統的替代方法無法比擬的速度及規模改變藥物及新材料的設計與發現方式。
晶泰科技向記者表示,公司業務主要包括:1.藥物發現解決方案(提供橫跨藥物發現及研究全過程不同模塊的解決方案)——從靶標驗證、苗頭化合物識別、先導化合物生成、先導化合物優化至臨床前候選藥物推薦,涵蓋小分子、抗體、多肽、ADC及PROTAC等各種模態;與若干藥物開發者合作,共同研究各種治療靶點。2.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固態研發服務及自動化化學合成服務),即,固態研發服務專注于分析固態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這是藥物和材料科學研發的關鍵。同時,公司利用機器人自動化能力及專長,為制藥及材料科學行業及其他行業的客戶提供標準或定制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2016年,輝瑞舉辦了一場晶型預測盲測,涉及三款內部藥,沒有提供任何外部數據的背景下,邀請全球范圍內的晶型結構預測的機構和團隊分別做實驗評估,然后再與實驗室已經合成的穩定晶型做對比。晶泰科技當時參與了這場預測,并取得了一鳴驚人的成績——100%的預測成功率力壓眾多頂級機構,且較于實驗室合成,他們的算法大幅縮短了預測耗費的時間,甚至還幫助優化了分子結構。
自此后,輝瑞與晶泰科技在技術創新和藥物研發方面建立了長期的戰略重要合作伙伴關系。除了輝瑞,晶泰科技還與強生、德國默克集團、正大天晴藥業、大熊制藥等世界領先的生物技術與制藥企業集團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客戶留存率分別約為53.8%、67.5%、51.4%及51.4%,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盡管多項指標均在行業之上,但晶泰科技卻虧損嚴重。招股書數據顯示,晶泰科技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的營收分別為3563.6萬元、6279.9萬元、1.33億元、7996.7萬元,呈逐年上升趨勢。
隨著收入的不斷增長,公司的研發開支也水漲船高,自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分別為8453.7萬元、2.13億元、3.6億元以及2.3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虧損分別為1.21億元、2.7億元、4.37億元、3.58億元。
雖然大幅虧損,但是目前公司的賬面現金比較充足,足以支撐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截至2023年6月,公司定金存款加上可用現金達到29億元。
谷歌、騰訊、紅杉等頂尖投資機構站臺
招股書顯示,晶泰科技自成立以來共獲得Pre-A輪融資、A-1輪融資、A-2輪融資、B輪融資、B+輪融資、B++輪融資、C輪融資及D輪融資等共8輪融資,投資者包括騰訊、紅杉中國、軟銀愿景基金、谷歌等知名機構。
此外還有國壽股權投資、海納亞洲創投基金、真格基金、五源資本、Neumann Capital、Artisan Partners、人保資本、中金資本、招銀國際資本、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中信證券投資、中信資本、海松資本、順為資本、方圓資本、Parkway基金、雅億資本、峰瑞資本、人人公司等。
其中,騰訊在2015年成為晶泰科技的A輪融資投資人,當時投入數千萬元人民幣,2018年在后者的B輪融資中追加1428.6萬美元,此后又數次加碼。
而在2020年9月,晶泰科技完成2.89億美元的C輪融資,創下全球AI藥物研發領域融資額的最高紀錄,軟銀愿景基金2期等領投,騰訊等早期股東追加投資。最近一次的消息是,2021年8月晶泰科技獲得3.8億美元D輪融資,騰訊和厚樸參與投資,投后估值超過137億元人民幣。
而在公司Pre-A輪融資時,交易前的估值為830萬元人民幣,交易后的估值達到1030萬元人民幣,而2021年公司估值已經達到19.6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億元),6年時間公司估值暴漲1650倍。
成立至今,晶泰科技合計融資額7.32億美元(約人民幣51億元)資金,是全球AI新藥研發領域當之無愧的“融資王”。
十大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公司的融資總額及技術能力(數據來源:晶泰科技招股書)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