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2023全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報告》重磅發布:人工智能應像金融行業一樣堅持宏觀審慎原則

《2023全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報告》重磅發布:人工智能應像金融行業一樣堅持宏觀審慎原則

新火種    2023-12-05

12月1日-3日,2023 T-EDGE全球創新大會暨EDGE AWARDS創新評選在北京751D·PARK傳導空間舉辦,大會主題為“新視野 新鏈接”。

今年大會以「新視野 新鏈接」為主題,邀請了近百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國際創新領袖分享嘉賓,設置了四十余場現場討論,從新一輪全球AI革命浪潮、產業鏈重塑、新一輪企業再全球化浪潮、全球化下的產業創新升級和投資新趨勢等維度,共同回顧過去一年的洞察與發展,展望未來的創新趨勢與經濟新格局。

大會首日,鈦媒體國際智庫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發布了《2023全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報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香港國際金融評論》執行總編輯,深圳市金融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秘書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金融科技與算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本力發表演講。

倫理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是特別熟悉的詞語,倫理的意義是什么呢?本力現場舉例道,2021年流行一個詞叫內卷,內卷背后是什么呢?是996,是勞動者和資本之間的關系問題,是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也是倫理問題。2022年流行兩個詞,一個詞叫”情緒價值”,還有一個詞叫“松弛”,“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松弛也是我們追求的方向,正好和內卷產生民間的自然的平衡,背后也是倫理。這是一種關系,人們需要改變這個問題回歸到人本身的需求,每個人都希望解決好精神內耗。到了2023年流行詞是“草臺班子”,為什么會提這個詞呢?生成式人工智能使我們人類很多工作變成了草臺班子。比爾蓋茨認為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一個里程碑,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以后的發展會跟當時windows的發展是一樣的重要,都是里程碑的事件,但是人工智能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人工智能倫理風險日趨嚴重。今年3月份,全球都在

因此,展開對人工智能倫理治理的研究十分必要,且迫切,這也是《2023全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報告》誕生的契機。

本力介紹道,本報告一方面

本力指出,人工智能作為一次重要的技術革命,發達國家掌握更為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致其發展越來越快,而發展中國家則發展緩慢,在國際社會上已經體現出了不平等的發展局面,甚至部分國家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了軍事方面。

《2023全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報告》分為政策篇、案例篇以及倡議篇。政策的意義在于賦予相對的強制性措施,本力表示,在政策篇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中國、歐盟和美國有不太一樣的地方,美國側重于公司的責任,偏自治;歐盟偏重于傳統;而中國的政策相對更加平衡。

在報告的梳理過程中進一步發現,如果從技術賦能角度來看,技術賦能代表一定有人會失能,技術賦權一定會有人失權。于是從權利角度梳理分成人權、產權和主權層面。例如,人權層面的面部識別問題,識別過程中被識別者大部分沒有是否同意的選項,這是帶有爭議性的,這是人權問題。另外產權問題最明顯的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來歷、來源、產權不清晰,結構非常復雜。主權問題典型的例子就是滴滴上市因國家數據安全的問題受阻。這些都會對未來人工智能發展造成挑戰。

在案例篇加入了五部電影,本力表示,電影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電影背后是人對未來的探索思考以及思想實驗,揭示了未來風險的可能性,超越了簡單的理論研究,在案例篇分為了五類風險:失控性風險、社會性風險、侵權行風險、歧視性風險以及責任性風險。

對于倡議篇的結構,本力介紹,在研究中團隊發現今年的倡議有一些特點,第一是系統化,例如馬斯克等一千多位專家提出暫停六個月的實驗;其二是精準化,例如有了關于腦機接口、大學生特定人群和特定目的的宣言;第三是理念化,理念化成果主要來自于中國的《全球人工智能倫理倡議》以及中國參與的《布萊切利AI宣言》,標志著人工智能倫理治理呈現出越來越走向主流的態勢。

最后本力展示了OpenAI的logo,它很像多個曲別針,代表了復雜性、開放度以及努力的精神,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意義:如果人工智能技術控制不好,反過頭來會影響到人類自身。因為人性是惡的,全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是必須的;因為人性是善的,所以全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是可行的。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