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基金、量子基金都來了武漢光谷如何“出牌”|聚焦
《科創板日報》12月3日訊(記者 余詩琪)最近,湖北國資在AI、量子產業上有了動作。
在沙特交流的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為“湖北科投”)與百度資本、阿德博蘭簽訂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共同出資發起設立人工智能產業基金。
與此同時,湖北省計劃設立20億元省級量子科技產業投資基金,用以促進科技成果和產業技術轉化應用,支持武漢量子院等平臺建設。
由湖北省國資主導發起AI和量子方向的專項基金,這還是頭一回。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湖北省11月中旬發布的三年計劃中,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都被單獨提及。按照湖北省的目標,要在2025年實現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培育、引進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量子科技企業。
在具體的規劃方案中,光谷成了一個“關鍵詞”,不論是AI還是量子科技都需要依托于光谷來承載相關產業。以上兩只基金也與光谷分不開關系,湖北科投的AI基金已經約定在光谷落地,關鍵平臺武漢量子院也位于光谷。
在光谷的創投機構負責人告訴《科創板日報》,目前光谷培育集聚了武漢市超過60%的人工智能企業,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這些算力基礎設施也都建立在光谷,在吸引相關產業上有天然優勢。量子科技現在還屬于早期布局狀態,研究院已經落地,從人才集聚的效應出發,光谷也會是第一落點。
光谷的AI未來
在openAI打破了既往規則后,人工智能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行業成為了大家的共識,連沉寂已久的馬云都在近日發文稱“AI電商是未來”。
在AI時代正式到來前,不論是北上廣深還是新一線城市都希望能攫取下一輪浪潮的機遇,湖北國資和光谷的動作并不稀奇。
光谷的AI未來機會在何處?《科創板日報》記者與在湖北布局的國資機構還有雙幣機構投資人溝通時了解到,在他們看來,武漢的核心優勢是人才力量,有著不屬于北京、上海的完備人才體系。而且現在一線城市人力成本持續走高,有些做AI的公司在初創期就會考慮到這一點,往人才供應充足同時生活成本更低的武漢遷移。
另一個他們看到的潛在優勢是算力基礎。目前光谷布局了國家頂級節點、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武漢超算中心、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和中國聯通華中智·云數據中心、中國電信湖北(國家)寬帶研發中心等一批重量級算力基礎設施。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2023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獲悉,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綜合指數達58.0,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七位;截至今年10月底,武漢頂級節點累計標識注冊量達170.46億,累計標識解析量達134.01億,累計接入企業節點數量14957家。
上文中的雙幣機構投資人就表示,武漢布局的算力基礎在華中區域是獨一份的,之前也看過光谷的算力初創企業,做的很不錯。大模型時代,對產業布局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既要又要還要,要認清自己在產業鏈上的優勢,尤其是哪些地方可以單點突破做一個爆款出來,有了特色之后再往上下游發展。
他認為,算力就是這樣一個機會。作為底層的基礎設施,算力投資很重又不可或缺,恰好適合政府投資來做統籌調度。目前國內有這樣規劃意識的是北京、上海,武漢可以參考它們,增加算力中心和數據交易的投入,建一個智能算力的樞紐,再以此為優勢來招引企業落地。
從目前的動作來看,光谷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11月底,中國移動智算中心(武漢)項目落地光谷未來科技城,這是全國首批智算中心節點,預計2024年建成投運,將立足武漢、服務全省、輻射華中,打造華中地區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智算中心。
據湖北移動介紹,中國移動智算中心(武漢)首期規劃建1000pFLOPs(每秒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智算能力、千卡級AI訓練集群;采用 A800、H800、昇騰910智算服務器,全光無損組網,實現毫秒級算存數據傳輸,滿足無阻塞大模型訓練需求;采用“風冷+液冷”先進節能降碳技術,以99.999%持續供電能力,保障全國范圍內智算業務性能和用戶感知。
此前,總投資300億元的武漢新城中軸線等十大標志性重點項目啟動建設。位于光谷的武漢超算中心和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也已建成投用,入駐企業400余家,正在打造全國首個集人工智能和超算于一體的多樣化云服務算力集群。
與此同時,光谷還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英諾天使在光谷注冊成立了一只子基金,主要專注于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投資。作為源于清華的早期基金,英諾在大模型領域斬獲頗多,深言科技、行者AI、原粒半導體都被它收入囊中。
上文中和湖北科投一起發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的機構,除了熟悉的百度資本,另一家阿德博蘭也不可小覷。
據悉,阿德博蘭投資是專注于投資亞洲市場的母基金和直接投資平臺,相關出資方包括香港和中東地區的家族辦公室、大型財團、母基金等具有產業背景的投資人,出資比例約占50%。
不過前文的雙幣機構投資人也指出,現在武漢圍繞AI的基金投資,還是以早期基金為主,未來不管是算力還是大模型,都需要中后期基金的支持,從頂層設計上要能接續上,才能推動整個產業往深處走。
推動“光谷”量子化
相比于AI,湖北對于量子產業的規劃更依賴于光谷的資源,在省新聞發布會上直言要推動“光谷”量子化,依托武漢光谷打造“量子谷”。
和人工智能產業已成規模不同,量子科技還處于很早期的階段。
一家國內頭部量子企業的負責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都是在科研層面上驗證了技術的可行性,但落地到具體的產業場景上,擁有支付能力和意愿公司還是少數,整個產業的爆發式發展需要時間來培養。
這意味著企業大部分處于初創期。因此湖北省在量子產業的規劃中,把人才和孵化放在了首位,希望在2025年培養出量子科技領域領軍專家團隊20個以上,骨干科研人員100名以上,建成4個以上量子科技產業園和孵化器。
招引人才是首要工作。據湖北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榮山介紹,目前湖北省成立了量子科技產業鏈專家咨詢委員會,未來將拓寬量子科技頂尖人才“一事一議”引進通道,將符合條件的量子科技高層人才納入“楚才卡”優享范圍,鼓勵設立“人才特區”,為關鍵人才、核心團隊提供“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個性化服務。
讓量子科技人才“引進來”“長起來”,從省內外高校院所選派量子科技領域專家教授,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帶頭科研攻關。
在人才儲備的基礎上,不斷補充省級量子科技創新項目庫。通過“揭榜掛帥”、“委托攻關”、“聯合攻關”等方式構建“產學研檢用”協作體系;聚焦產業發展趨勢和需求,推進“量子芯片和元器件”、“量子精密測量”、“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計算機及量子計算服務”、“量子功能材料”等五大領域關鍵技術攻關。
同時,光谷“量子化”還需要向外走出去,深化與合肥、上海、北京等地量子科技產業協同,錯位競爭、融合發展;搭建量子科技交流平臺,提升湖北量子科技話語權。
上文量子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因為頭部幾個地區產業園都能挖掘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應用場景,讓量子科技企業真正落到產業里去,武漢光谷也需要在這方面給企業助力。
目前湖北是以國資集團方式來賦能相關產業。湖北交投是其中的主要代表,2018年,該集團引進中國科學院旗下國科量子通信網絡公司落戶湖北,在湖北推廣應用“量子密碼”。目前省內已建成量子通信骨干網規模總里程超過1700公里,覆蓋全省10個市州。在量子通信應用的創新上,湖北交投將鄂州機場智慧高速打造成為了全國首條具備量子保密安全能力的智慧高速公路。
據湖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詹建輝透露,湖北交投布局建設量子科技產業的未來“三部曲”——力爭率先建成全國第一張省域量子通信骨干網;加快建成全國交通系統首朵“量子可信云”;充分利用資本投資優勢,參與湖北省量子科技基金,助力省內量子科技企業加快發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