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作品著作權侵權第一案落槌;美法官推翻蒙大拿州的TikTok禁令
本周(1127-1202)合規領域動態頻頻。
數字經濟及平臺監管方面,廣州發布《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檢察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工作情況(2023年)》(下稱《工作情況》)。
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中央網信辦啟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網絡廁所”“開盒掛人”行為位于首位。
知識產權保護方面,AI生成作品著作權侵權第一案落槌,被告構成侵權。北京知產專業化審判三十年,審結案件約59萬件。北京知產法院發布《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當事人訴訟問題解答》(以下簡稱《解答》)強化商業秘密全流程保護。
目光轉向海外。美法官推翻蒙大拿州的TikTok 禁令。Sam Altman重任OpenAI首席執行官后,發全體員工公開信談安全發展。美國、英國共計18個國家共同簽署了國際協議《安全人工智能系統開發指南》(以下簡稱“指南”)。Meta“付費去廣告”模式面臨多重投訴。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遭多國調查,涉“反競爭”行為。
數字經濟及平臺監管
1、廣州版“數據二十條”發布
中共廣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印發《實施意見》的通知。《實施意見》以維護國家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為前提,以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為主線。
《實施意見》提出,推進實施數據要素各參與方合法權益保護制度。探索基于知情同意或存在法定事由的數據流通使用模式,保障數據來源者享有獲取或復制轉移由其促成產生數據的權益。合理保護數據處理者對依法依規持有數據進行自主管控的權益,承認和保護其依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獲取的數據加工使用權及獲得收益的權利。依法依規規范數據處理者許可他人使用數據產品和服務的權利,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復用。
《實施意見》提出,探索構建數據要素價值評估與統計核算規則。其中探索建立數據要素統計核算體系,制定數據要素價值評估指南,推動數據要素價值納入國民經濟核算,科學評價各區、各部門、各行業領域數據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2、最高檢:電詐犯罪人員“三低”特征仍明顯,但文化程度較高人員涉罪呈上升趨勢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工作情況》,系統分析當前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主要態勢。《工作情況》指出,檢察機關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同比呈明顯上升趨勢。隨著打擊治理特別是境外抓捕力度加大,2023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3.4萬余人,同比上升近52%。
《工作情況》指出,犯罪人員低齡、低收入、低學歷特征依然明顯,但文化程度較高人員涉罪呈上升趨勢。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檢察機關起訴電信網絡詐騙、幫信、掩隱三類犯罪人員中,大學專科以上(包括本科、碩士、博士)人員分別為 4400余人、5900余人、7600余人。
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
1、中央網信辦:堅決打擊“網絡廁所”“開盒掛人”
11月17日,中央網信辦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圍繞社交、短視頻、直播等重點平臺類型,集中整治7類突出問題,“網絡廁所”“開盒掛人”行為位于首位。
“網絡廁所”又叫“廁所號”,匿名性是其顯著特征,在二次元、追星族、游戲圈中較為流行,網友可以通過后臺向該賬號發送私信進行投稿,賬號所有者再將投稿以匿名形式發出。“網絡廁所”用戶往往年齡較小,多為“05后”的未成年人。“廁所”用戶善于用黑話、暗語來表達挖苦和嘲諷,并以這套規則來篩選所謂的圈內人,從而達到某種群體團結。
上進焦慮、顏值焦慮和社交焦慮也是“廁所”里的重要議題,甚至有專門的“自卑廁”“焦慮廁”“友誼廁”。與以作品、明星偶像等為主題聚集同好的“廁所”不同,這類“廁所”的主題是“吐黑泥”,即互相傾訴負面情緒。
南財點評:“網絡廁所”發生的侵權行為具有隱蔽性,對于平臺在內的相關侵權者主體很難作出準確認定。一方面,因為投稿的匿名性,侵權者的身份難以認定。另一方面,某些網友在“網絡廁所”中使用諧音、拼音縮寫、暗語等表達方式來掩飾其侵權或者網暴行為,這些類似的加密對話常人難以理解,又規避了社交平臺的審核機制,不易被認定為內容侵權。
“網絡廁所”需要多方共治,除了學校、家庭等方面給青少年正確引導、疏解他們的不良情緒之外,還需要平臺方通過技術手段來維護網絡清朗空間,尤其是要加強網絡暴力擦邊球行為的界定,通過完善算法、暢通舉報渠道等方式及時遏制不良行為。
知識產權保護
1、AI生成作品著作權侵權第一案落槌,被告構成侵權
8月24日,全國首例"AI文生圖"著作權案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公開審理。在這起案件中,原告利用Stable diffusion人工智能大模型,通過輸入提示詞的方式,生成了一張人物圖片,隨后將該圖片以“春風送來了溫柔”為名發布在某網絡平臺。在發布后,被告在個人賬號上截去水印后,使用該圖片作為文章配圖發布。原告遂以侵害作品署名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劉某某起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
近日,隨著北京互聯網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這起侵權糾紛迎來一個初步結果。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原告使用Stable diffusion應用生成的圖片是否構成作品,構成何種類型的作品?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圖片的著作權?被訴行為是否是侵權行為?被告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嗎?
在公開的判決書中,法院認為人工智能生成圖片,只要能體現出人的獨創性智力投入,就應當被認定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法院一審判決被告需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元;在7日內在涉案社交媒體賬號公開道歉,消除影響等。
2、北京知產專業化審判三十年:審結案件約59萬件
11月29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三十年(1993-2023)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同時發布專業化審判三十年典型案例。白皮書數據顯示,199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計新收一審、二審、申訴、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約62萬件(624577件),審結約59萬件(598228件)。此外,梳理數據發現,十八大以來受理的知產案件迅速增加。
白皮書提出,持續加大對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加強司法裁判引領和導向作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促進新經濟新業態健康發展。
3、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發布《解答》強化商業秘密全流程保護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召開“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當事人訴訟問題解答暨侵犯商業秘密十大典型案例”發布會,針對商業秘密舉證難的問題,發布《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當事人訴訟問題解答》(以下簡稱《解答》),為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的舉證提供指引。
據介紹,修訂后的《解答》共計61條,包括商業秘密的概念及其法定構成要件、商業秘密訴訟主體、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程序事項五個部分。如《解答》中指出,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包括“秘密性”“保密性”和“價值性”,原告主張其享受商業秘密的,應說明其商業秘密的具體內容,并提供商業秘密的載體,如載有商業秘密的合同、文檔、計算機軟件等。
海外動態
1、美法官推翻蒙大拿州的TikTok 禁令
北京時間12月1日,當地時間周四,一名聯邦法官暫時叫停了蒙大拿州針對TikTok 推出的全美首個州禁令。美國地區法官唐納德·莫洛伊在一項命令中表示,盡管州政府試圖捍衛法律,但“目前的記錄毫無疑問表明,蒙大拿州立法機構和總檢察長更感興趣的是針對外國政府,而不是保護蒙大拿州消費者。”
莫洛伊還表示,在關閉 TikTok 的過程中,立法機關既損害了用戶原告的第一修正案權利,又切斷了許多人賴以生存的收入來源。 因此,原告已經確定了造成不可挽回損害的可能性。
莫洛伊法官此次發布的是初步禁令,正式判決將在日后的法官審判中公布,目前審判日期還未敲定。蒙大拿州可能會提起上訴。
2、奧特曼回歸致談OpenAI安全發展之急
北京時間11月30日上午,OpenAI在官網發布了奧特曼寫給全體員工的公開信,過渡時期的董事會主席Bret Taylor的信也同時公開。
在公開信中,奧特曼列出了 OpenAI 的三個當務之急:第一,安全發展,繼續推進研究計劃;第二,改進產品,服務更多客戶,讓人們能體驗到人工智能的好處并參與其中;第三,優化董事會結構,監督對這次罷免事件的獨立審查。
奧特曼在信中強調,“推進我們的研究計劃,并進一步投資于我們的全棧安全工作,這對我們的工作一直至關重要。”“把這次的危機變成機遇。”
3、18國簽署AI國際協議,保障AI系統全生命周期安全
近日,美國、英國共計18個國家共同簽署了國際協議指南,幫助人工智能開發者依循“設計安全”的方法打造AI系統。據悉,指南由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主導,并與美國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共同制定。
這一指南并不具備強制性,其旨在幫助任何使用人工智能系統的開發人員在開發過程的每個階段做出明智的網絡安全決策,包括從零開始設計的或建立在已有的工具和服務之上的系統。
具體來看,指南從安全設計、安全開發、安全部署以及安全運維四個關鍵領域給出了建議。值得注意的是,指南中多次強調了評估和監控人工智能供應鏈的安全性,要求模型擁有者對訓練數據、代碼和模型的安全性做好監控。
南財點評:強調安全設計原則,即將治理的節點前置到設計階段,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風險治理路徑所帶來的弊端和局限。與傳統的人工智能供應鏈相比,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供應鏈結構實際上發生了實質性的變革,治理和監管框架應予以相應回應和調整。協議中要求確保整個供應鏈的安全,體現了技術邏輯、產業邏輯和法律邏輯的有機結合。
4、Meta“付費去廣告”模式面臨多重投訴
11月1日,Meta正式上線“付費去廣告” (Subscription for No Ads) 訂閱服務。當地時間11月28日,奧地利數據保護局收到針對Meta的隱私投訴。非營利組織NOYB指控,這種訂閱方式相當于讓用戶為隱私付費,違反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和《歐盟基本權利憲章》。11月30日,歐洲最大的消費者組織BEUC指出,該訂閱服務還涉嫌違反歐盟的消費者保護法,已經向消費者保護機構提出聯合投訴。
歐洲用戶目前面臨兩種選擇:要么繼續免費使用Instagram和Facebook,但要接受個性化廣告;要么支付費用,個人數據不會被收集用作個性化廣告的投放。官網顯示,訂閱價格為電腦端每月9.99歐元,手機端每月12.99歐元。
南財點評:個性化廣告需要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涉及到明示同意、默示同意的問題。“付費去廣告”訂閱模式默認用戶是同意Meta收集個人數據的,只是通過付費的方式來退出,是一種默示同意,而非GDPR要求的明示同意。這種表面合規的操作并沒有改變底層邏輯,被監管機構支持的可能性不大。
5、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遭多國調查,涉“反競爭”行為
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正受到多國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據媒體報道,近日英偉達在一份監管文件中稱,歐盟、中國和法國的監管機構已要求其提供有關其顯卡的信息,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要求。
去年年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發布后,市場對芯片的需求激增。今年5月底,英偉達公司市值突破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
這種目前占據統治地位的優勢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地監管機構的興趣。英偉達在監管文件中說:“例如,法國競爭管理局(FCA)向我們收集了有關我們在顯卡和云服務提供商市場上的業務和競爭信息,作為對這些市場競爭情況進行持續調查的一部分。”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