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每經熱評|大模型“全家桶”升級企業怎么“啃”?

每經熱評|大模型“全家桶”升級企業怎么“啃”?

新火種    2023-09-21

  上個月底,多家公司表示旗下的國產大模型產品向全社會開放。而這距離國內較早的大模型產品公開發布還不到半年,大模型發展有烽火燎原之勢。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中國累計已有130個大模型問世。毫無疑問,參與這場“百模競賽”的任何一家廠商都不想錯失這條看似蘊含無限商機的賽道。

  筆者認為,競賽的實質是一場“云計算之爭”。而這背后,大模型產品好不好用,還是要看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在“百模大戰”的大浪淘沙下,剩下的“選手”數量最終可能僅僅是個位數。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如何考慮更早在應用層發力,或是更為值得思考的地方。

  雖然各家大模型在介紹自身的產品特點上都有側重,但終歸目的只有一個,即在市場中率先“卡位”。

  在此背景下,“應用”便成為了理解大模型的關鍵詞。

  首先,我們將它作為一個動詞看,要想大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首先需要投入使用,也就是“如何應用”。

  比如,9月7日發布的騰訊混元大模型,已經接入騰訊50多個業務,包括騰訊云、騰訊廣告、騰訊游戲、騰訊金融科技、騰訊會議、騰訊文檔、微信搜一搜、QQ瀏覽器等。

  再者,我們也可以把應用看做一個名詞。面對形形色色的需求,大模型需要找到合適的路徑或載體。類比安卓或iOS(蘋果公司開發的移動操作系統)這樣的操作系統,未來大模型的生態或許也將建立在無數的應用之上。

  再進一步看,這背后更是一場“云計算之爭”。

  即便是采用開源大模型,算力便是一頭不可繞開的“攔路虎”。此外,開源大模型的算法和數據亦有優化空間。因此,除了推出自研大模型之外,主要的云廠商在大模型服務方面亦在頻繁發力,MaaS(模型即服務)成為新的商業模式。

  生活、能源、金融、醫療、城市治理、科學研究……與更早之前火爆的元宇宙概念不同,伴隨著各種“型號”的大模型,典型的應用場景正來到我們身邊。

  在面向普通用戶的熱鬧之余,企業的自有場景也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迅速瀏覽一遍各大云廠商的打法,這一“玄機”便不是秘密。換句話說,消費者可以通過語言類或視覺類產品來“玩”大模型,企業則需要大模型及其產品以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這方面已有一批典型案例。在北京發布首批10個行業大模型典型應用案例中,基于電力行業NLP(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的設備運檢知識助手示范應用、數字中醫大模型示范應用、面向建筑領域多模態行業大模型示范應用等案例,都展現出了大模型與行業之間的融合可能。

  實際上,在目前來看,大模型應用場景顯露的商機只可看作“小荷才露尖尖角”。專家普遍認為,大模型產品的產業紅利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