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迎戰(zhàn)蘋果應戰(zhàn)!Mate60先發(fā)制人iPhone15上調售價高端白刃戰(zhàn)打響
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1點,2023年蘋果秋季新品發(fā)布會如期而至,一段故事短片后,蘋果CEO庫克攜最新一代產品亮相蘋果總部大樓。
和此前傳聞一樣,iPhone 15系列手機系列分為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共計4款機型。
價格上,與iPhone 14系列相比,iPhone 15/15 Plus的起售價不變,但256GB版比iPhone 14貴了100元,512GB版比iPhone 14貴了300元;15 Pro/15 Pro Max起步價同樣未變,256GB版比上一代貴了100元,512GB版貴了300元,1TB版貴了500元。
蘋果官網(wǎng)顯示,iPhone 15/15 Plus、15 Pro/15 Pro Max起售價分別為5999元、6999元、7999元和9999元,其中,15 Pro Max最高配置可達到13999元。9月15日晚8點接受預購,發(fā)售日期為9月22日。
此前不久,華為高端旗艦Mate 60系列和折疊屏Mate X5未發(fā)先售,其中,Mate 60起售價6499元起,Mate X5暫未公布售價,但已掀起搶購狂潮。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不僅是Mate 60與iPhone 15的競爭,也象征著華為與蘋果再次正面對決。
對比華為Mate 60系列和蘋果iPhone 15系列:華為有麒麟9000s處理器、衛(wèi)星通信技術、鴻蒙操作系統(tǒng)4.0,以及攝像模組XMAGE等;蘋果則推出最新的A17 Pro處理器,潛望式變焦鏡頭,更換為USB-C接口,還實現(xiàn)全系配備“靈動島”。
華為Mate 60先發(fā)制人,蘋果iPhone15也不甘示弱,最終誰能引領市場,成為今年高端市場的銷量冠軍?
iPhone 15能否重振需求?
這是近幾年來,蘋果壓力最大的一場秋季發(fā)布會。
除了華為未發(fā)先售在前,過去一年,蘋果經(jīng)歷了連續(xù)3個財季的收入衰退,蘋果需要一針強心劑支撐起未來的增長預期。
iPhone 15能擔起這個重任嗎?
從外觀來看,iPhone 15/15 Plus的中框采用航空鋁;15 Pro/15 Pro Max則是鈦合金中框,但總體變化不大,15 Pro Max機型的重量從上一代的240g減少到221g。
影像方面,全系迎來相機升級,但只有iPhone 15 Pro Max獨占潛望式變焦鏡頭,其光學變焦倍數(shù)從3倍提升到5倍,至此iPhone被詬病多年的長焦短板終于解決。
此外,在歐盟的監(jiān)管推動下,蘋果放棄iPhone用了10年的Lightning接口,加入USB-C的大家庭。同時,靈動島不再是iPhone 15 Pro機型專屬,iPhone 15/15 Plus也成功上島。
外觀設計之外,A系列芯片是每年新款iPhone的亮點之一。
今年,iPhone 15 Pro系列搭載臺積電3nm工藝的A17 Pro芯片,6核CPU(2顆高性能核心+4顆高能效核心)+6核GPU +16核神經(jīng)網(wǎng)絡引擎芯片,晶體管數(shù)量達到190億,性能接近部分桌面級處理器。
“規(guī)格進化的同時也加大了產出難度,隨著第三季度進入iPhone新機的量產作業(yè),產線陸續(xù)有零部件及組裝問題傳出。其中,iPhone 15/15 Plus搭載的48MP的量產良率低于預期;而iPhone 15 Pro系列則是在面板和鈦合金中框的組裝方面遭遇挑戰(zhàn)。”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
根據(jù)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測,iPhone 15系列今年新機預計產出約8000萬部。不過,由于市場景氣不佳,加上華為的強勢回歸,可能沖擊今年蘋果iPhone整體銷量,因此預估iPhone全年生產總數(shù)約落在2.2~2.25億部,同比減少約5%。
同時,投資公司Oppenheimer的分析師Martin Yang表示,由于華為這款新手機的推出,蘋果公司2024年的iPhone出貨量可能減少1000萬部。
與此相對應的是,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fā)文預測,華為Mate 60 Pro在發(fā)售12個月后的累積出貨量,預期至少將達到1200萬部,華為2023年出貨量預計3800萬部,2024年出貨量預計6000萬部。
蘋果、華為高端爭霸
市場觀察人士用“平平無奇”來形容今年的蘋果發(fā)布會。在郭明錤看來,華為的歸來對消費者其實是好事,這可以逼迫蘋果走出舒適圈并更積極創(chuàng)新。
“標準版iPhone 15是首款采用堆疊CIS的手機,但如果沒有美國禁令,華為應該會是第一個采用堆疊CIS的手機品牌業(yè)者,而且應該會早于2023年。”郭明錤說道。
在中國市場,華為曾與蘋果爭雄,并一度超越蘋果。市場研究機構IDC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600美元以上價位段智能機市場份額中,華為以44.1%的比例排名第一,蘋果以44%的份額緊隨其后,二者幾乎瓜分了高端手機市場份額。
市場格局在2020年下半年發(fā)生改變。據(jù)IDC報告,在不可控因素沖擊下,頭部安卓廠商缺席,而蘋果在中國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一路看漲,到2021年末已達到76.9%。
同時,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蘋果拿下了75%的高端市場份額,剩余的25%,三星還分走了16%,國產廠商能分到的份額不足10%。
進入2023年,華為逐漸回歸手機市場。IDC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在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2.1%的情況下,華為手機市場份額同比暴漲76.1%,追平小米,并列第五。
9月12日,在一場發(fā)布會上中,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余承東提出:“華為Mate 40系列創(chuàng)造了最保值的記錄,而這次我們華為Mate 60系列,可能要創(chuàng)造最熱的記錄。”
“從消費者反饋來看,Mate 60系列的突然發(fā)售的確有著極高的認可度,因為過去一段時間,除了iPhone,高端市場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同時,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經(jīng)過幾年艱苦卓絕的奮斗,華為已度過最艱難、最危險的時期。曾經(jīng)笑傲江湖的華為手機攜更強勁的競爭力回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王者歸來。
不過,趙振營也坦陳,“由于連續(xù)多年在全球市場的缺位,對華為品牌造成了一定的傷害,說其可以取代蘋果成為新機王還有點兒為時過早,但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華為仍然登頂有望”。
截至當?shù)貢r間9月12日,蘋果收報176.30美元,跌幅1.71%,市值2.76萬億美元。市值一夜蒸發(fā)478億美元(約人民幣3485億元)。華為奇襲下,iPhone15能否有一個好的銷量預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文章來源:時代周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