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滬杭合作“雙城記”:政府搭場景兩地企業加速市場要素流動
11月30日,“數鏈滬杭智繪未來”2023投資上海·全國行(杭州站)暨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合作大會在杭州舉辦,13個重點項目與浦東新區、徐匯區、松江區簽約,總投資約110億元。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重要引擎。根據11月賽迪顧問發布的《2023年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百強市榜單中,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廣州市位列前5名。
上海和杭州同屬數字經濟發展第一梯隊,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連,加強區域產業聯動發展,將為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勾勒新圖景。區域產業聯動發展最直接的方式是市場要素流動,產業、科研、人才資源隨著不同層級企業間的合作逐漸盤活,既有大樹也有草原,形成數字經濟“熱帶雨林”般的區域產業生態。
(2023投資上海·全國行(杭州站)暨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合作大會現場,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招商引資不是簡單地把一個企業跨區域再遷移,而是要在資源要素層面,幫助企業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更多資源,又好又快地成長。數字經濟領域企業的最大特點是市場驅動、訂單驅動,我們要通過應用場景的方式,讓更多企業獲得第一單,通過市場機制做大做強。”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長三角企業產業互動頻繁
杭州灣一衣帶水,滬杭之間因共生而親近。
從國家層面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戰略規劃文件相繼出臺;從市場層面看,滬杭兩地企業之間互動頻繁,正在謀求更大市場空間、更高能級創新、更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劉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年長三角一體化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尤其在產業合作方面進展迅速,此次來杭州共同探討數字經濟主題,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兩地優勢,加強兩地數字經濟領域的產業合作。
“上海在數字經濟領域有不少頭部企業,也有很多腰部企業和熱帶雨林式的中小型創新企業,杭州在數字經濟領域有很多頭部企業,細分領域具有特色,未來產業合作能夠拓展更多的數字經濟示范場景。”劉平說。
在本次推介會上,浦東新區和云合智網、普望生物等企業簽訂重點合作項目,徐匯區和極氪汽車、元化醫療等企業簽訂重點合作項目,松江區和圣風多媒體、航沺納米等企業簽訂重點合作項目。
圣風多媒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擬投資 5000 萬元在松江區投資建設 AI 智能教育總部項目。該公司聯合創始人東方雨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期望將AI教學的數字系統在浙江進一步推廣,也了解到浙江有很多數字經濟領域的頭部企業,形成了產業集群,期望能依托集群和平臺進一步溝通合作。
上海航沺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何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擬在松江投資建設航沺納米科技項目,看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整個創新生態的發展前景。
“長三角一體化對企業協同創新有很大幫助,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給企業帶來產業集聚的優勢,形成規模效應,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而眾多頂級的科研院所都集中在江浙滬,這里也是人才高地,眾多新材料方面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在這里實現更好的產學研轉化,對企業未來發展起到關鍵作用。”何玲說。
具體到上海發展數字經濟的重點區域,浦東堅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上海數據交易所落地浦東張江,已建成國內首個數據交易鏈,同時,浦東正在建設上海國際數字之都的核心承載區,打造“一核三園兩港”產業空間布局。浦東的數字經濟產業應用生態持續完善,擁有覆蓋醫療、汽車、金融、貿易、航運等重點領域的“3+6+6”產業體系。
徐匯區則圍繞“4+3+X”產業布局,持續推動數字經濟、文化創意、生命健康、現代金融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徐匯區投資促進辦公室主任魏蘭在推介會上表示,徐匯正全力打造數字經濟產業新引擎,集聚了騰訊、阿里、商湯等上海1/5的人工智能核心企業,率先建成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區,匯聚上下游企業近200家,共創人工智能上海新高地。
松江全力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松江新城和松江樞紐建設。松江區副區長陳容表示,松江正瞄準先進科創能力和產業體系,推動數字經濟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作為上海高端制造業主陣地,松江“6+X”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智慧安防產業、人工智能產業都形成了松江特色。
“在數字經濟下半場,上海的IT和互聯網企業已經強勢崛起,既有‘大象起舞’,也有‘螞蟻雄兵’;既有國之重器的硬核產業,也有精致婉約的新業態新模式,呈現‘熱帶雨林’式的繁榮景象。”王東在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分享中提到。
數字經濟滬杭合作優勢互補
杭州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先鋒城市,去年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軟件信息產業占比超過7成,集聚了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上海作為中國縱深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樣板之一,明確推動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6000億元,推動40個生活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政企共建、社會共享。
尤其在數字經濟方面,滬杭兩地發展數字經濟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廣闊。去年,阿里飛天云智能華東算力中心落地上海,為長三角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發展提供算力支撐。
“上海是中國企業成長的放大器,阿里有越來越多的業務誕生、成長于上海,在滬實現從0到1的快速發展壯大。”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部上海總經理高駿杰介紹,企業在上海布局的“三總部三中心”在阿里巴巴生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王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關注到拼多多的市值迅速增長,折射出上海新業態新模式企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未來要進一步打開政策空間,創造更多讓創新企業脫穎而出的機會。
11月28日,拼多多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總營收為688.404億元,同比增長94%,就在當天,從開盤到收盤,拼多多總市值從1564億美元飆升至1847億美元。
在王東看來,上海和杭州在數字經濟的很多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例如電商、互聯網領域,要看到企業自身價值、業態模式探索方面的合作空間,“很多杭州的企業已經在上海布局,下一步,上海的企業也會去杭州布局,充分利用兩地研發、渠道、投融資資源,共同把長三角新經濟、新業態、新電商的影響力做大做強。”
據介紹,此次2023投資上海·全國行(杭州站)選擇數字經濟的主題比較廣泛,仍有進一步延展的空間,未來會更好地聯動上海和杭州以及浙江,也會進一步聚焦重點產業,例如集成電路、互聯網具體行業,合作形式還可能拓展到重點產業園區的雙向交流。
“最主要的還是企業自身的選擇,企業要從技術轉移或要素資源充分利用角度進行市場化對接,政府只是起到助推作用,最終互相擁抱的還是企業。” 王東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