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證券工控&機器人24年策略:工控復蘇+出海共振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大勢所趨
智通財經APP獲悉,信達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2023年工業自動化市場處于筑底期,2023上半年自動化整體市場規模1519億元,同比下降2.4%。工控下游部分傳統行業呈現復蘇跡象+高端制造業國產替代持續,新一輪庫存周期漸近;國內工控產品性能+零部件自制能力逐步提升,部分工控企業已具備流程自動化行業尤其是高端行業國產替代的能力。從下游行業分布來看,國內工控企業下游分布差異較大,深耕不同細分賽道,能力領域差異大,有望加速國產替代。
投資建議:1)工控板塊推薦匯川技術(300124.SZ)等。2)人形機器人板塊推薦旭升集團(603305.SH)等。
▍信達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國產替代+復蘇共振,數字化生態構建護城河。
1)2023年工業自動化市場處于筑底期,2023上半年自動化整體市場規模1519億元,同比下降2.4%。工控下游部分傳統行業呈現復蘇跡象+高端制造業國產替代持續,新一輪庫存周期漸近;
2)國內工控產品性能+零部件自制能力逐步提升,部分工控企業已具備流程自動化行業尤其是高端行業國產替代的能力。從下游行業分布來看,國內工控企業下游分布差異較大,深耕不同細分賽道,能力領域差異大,有望加速國產替代;
3)企業數字化持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未來可期,龍頭工控企業率先進軍數字化領域,打造自身生態,不斷拓寬自身護城河,有望維持自身盈利能力。
出海揚帆,工控企業國際化必經之路。
相比國內工控行業市場,海外工控市場較大,中國工控市場規模約為全球的四分之一,自主品牌出海市場遼闊,2022年全球工業自動化市場超萬億人民幣。
從海外市場來看,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市場增速快,國內制造業在東南亞等市場布局加速,同時國內自主工控品牌在性價比上競爭力較高,有望復制國內增長路徑,利用定制化+快速響應+價格優勢率先打開市場;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對產品標準、技術水平追求較高,國內工控企業有望通過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搭建可觸達高端客戶渠道等方式進入該市場,工控龍頭有望率先突破。
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大勢所趨,關注國內運控企業產業機遇。
在AI賦能+多方入局加持下,人形機器人落地加速,有望打開機器人通用化之路,未來市場前景廣闊。特斯拉憑借產業鏈遷移+AI算力基礎的積淀,有望成為行業開拓者。軟件端,特斯拉積淀豐富,硬件端由于降本需求,看好國內運控企業相關產業機會。
從零部件來看,電機方面,工控企業有望通過成本和技術優勢切入相應市場;絲杠方面,行星滾柱絲杠技術要求較高,國內企業有望通過收購方式突破技術門檻;減速器方面,國內產品與海外性能收斂,國產品牌有望通過性價比突圍。
風險因素
工控競爭格局惡化;人形機器人量產不及預期;國產廠商替代海外產業鏈不及預期;地緣政治風險&宏觀經濟下行風險。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